21世纪医学类院校俄语公共课教学展望

时间:2022-10-29 06:29:25

21世纪医学类院校俄语公共课教学展望

摘 要:21世纪医学类院校的公共俄语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目前医学类院校大学俄语教学的特点、前景展望,并分析、指出了努力方向,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21世纪 医学院校 俄语公共课 展望

一、21世纪我国教育现状及趋势

20世纪90年代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资本化的经济走向,从而导致全球经济活动日趋由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在21世纪中实现教育领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面对这种大趋势,变革中的我国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更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传统的选拔式“精英教育”被质疑,素质教育体现出教育的真正价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基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平台。 学生不仅能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且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使每个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

二、医科大学的公共俄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

医学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性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具有自己的特点。在21世纪高度国际化、信息化的形势下,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其领域也将不断拓宽,对起着国际间交往工具作用的外语及掌握外语的人才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医学院校虽然专业种类有限,但基于医学本身的特点,它与世界、人的联系最为密切与频繁,因此对于医学人才外语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虽然近年来俄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生源逐年减少,但医学院校中的俄语教学仍未中断,因为对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我们可学习借鉴的东西还很多,中俄之间的医学交流一直在持续发展,特别是俄罗斯中国年、中国俄罗斯年的成功举办,及两国首脑的频繁会晤必将给中国的各项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国家对医学的投入及对掌握各门语言医学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公共俄语的前景并不暗淡。按照《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新世纪大学俄语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打好语言基础、培养语言能力上,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此,俄语公共课教学未来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本科俄语生培养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将接受市场需求的考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考虑未来市场的需要。医学院校学生入学时俄语水平参差不齐, 因俄语学生人数少又跨不同专业,所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集中在一个班里学习。学校对基础极差的学生、水平一般的学生和底子相对扎实的学生,外语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只需通过学校的四级考试,有的则一定要过国家四级考试。如何使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在同一个课堂学到自己能“驾驭”的俄语知识,培养学习俄语的兴趣,这个难题摆在了我们俄语教师面前。所以,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本着使学生人人成才的原则,因材施教,推进教学改革,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之乐,学有所长,才能培养出适应医学界不同领域需要的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俄语生水平比较整齐,逻辑性、思维能力较强,这些人才涉及的医学科研、医学经济、医学管理等领域都要与国际接轨,国际间的交往和大量信息的交换都需要扎实的外语功底。学校和俄罗斯在医学方面的交流更需要他们这样的中坚力量,所以,应严格按照2009年新编《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加强听、说能力,进一步提高读、写、译的能力。而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应本着多样化、差异化的素质教育原则,使他们能真正学到可运用的知识。因为这些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不要求他们达到国家俄语四级水平,他们毕业后的去向多是医院, 因此对他们外语的要求应定位在加强阅读理解、翻译能力,能读懂简单的外文资料,可以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上,使他们能真正学到并传授俄罗斯先进的医学经验。当然,在同一个课堂中用不同的标准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有难度,但也并不是不可能的,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定位,因为学生树立了目标,学习动力就会提高。将这两种定位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收到实效。

(二)本科生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俄语教学的知识部分应指掌握书本上的语言信息,即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能准确发音,能正确地分析、使用语法,现在还应强调以往公外教学中重视不够的语义、语用功能学方面的知识,即了解词汇、句子的不同含义及使用环境。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使他们学会听说:能用俄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增强熟练度;学会读:能使用工具书和语法知识正确理解所读的一般性及专业文章;能写会译:能书面用俄语表达思想。素质方面的内容则应包括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世界观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加对俄罗斯国情和民族文化的了解,从不同的语言材料中吸取各种信息,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任务,即:以人为本的发展为基点,培养学生“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学知、学做、学会共同发展、学会共同生活)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教法的改革。它要求教育过程必须建立在每个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生动活泼的基础上,因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之名言),所以必须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简和整合,从未来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以及人的素质、能力结构出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俄语课的教学内容应从以往的教师大量灌输语言知识向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转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学习的不同阶段将外语知识、应用技巧及素质内容合理分配。低年级时语言知识的比重偏大,但听说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将“启发式”“导入式”教法贯穿于教学始终,推行愉快教学法。随着年级的增高,听、说、读、写的训练及素质方面的要求应逐步加强。教师要尽量提供大量的语言文化信息、相关的医学词汇和信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他们不仅现在爱学习,将来也主动学习。当然,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也是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保证。除了降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所占比例,针对小班教学,还可加入专题讨论课、情景对话课、演小品、短剧及原文电影赏析课,增加各种医学知识有关的户外实践课。应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增加学生视听说的活动,让他们上网寻找感兴趣的与医学有关的内容,培养他们主动运用语言的意识与积极性。

课程体系也应有所改变,比如应考虑外语学习的渐进性、持续性,将外语课程贯穿在本科生四年学习的始终,适当增加外语的实践课课时,而且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层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将基础知识学习同口语实践、专业外语三者学习相结合,适当分配其比例。

(四)实践与能力培养

博闻强记不再是21世纪外语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完全可以依靠电脑和网络的帮助扩大记忆,关键是需要应用所学的俄语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会听说,能写会译。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立足“授之以渔”,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学习,终生学习,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范围包括各种文字材料、电影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体现素质教育强调的差异性、多样性。大学俄语教材2009年进行了很大改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此次编排把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融合到一本书中,围绕每一种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但课本难易度掌握得不太理想,语法编排顺序较乱。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医学俄语读物,或挑选使用医学类课本,充分体现21世纪医学院校俄语公共课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何红梅.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在体验中培育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一篇:基于EWB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