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时间:2022-04-26 09:25:40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 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金融服务的重点和难点。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除国家政策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外,中小企业自身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文章从国家、银行、中小企业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监督; 风险协调; 宽松利率; 信用建设; 资本吸引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社会意义

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在缓解就业压力、完善经济结构、促进自由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融资问题成为了直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很多人将原因归咎于政府政策的不完善,归咎于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缺失,但笔者认为在既定的经济大环境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完全的市场经济是适者生存的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在公平的市场背景下要想生存和发展首先要使自身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而中小企业机构设置不健全,信用制度不完善,发展前景不确定,盈利预期不明确以及风险因素不可预期等都注定中小企业缺乏金融资源吸引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国家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融资魅力,使金融资源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自动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1.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中小企业标准,各国因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标准也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规律即中小企业的界定是为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服务的:一方面要求中小企业是一个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在企业总体中,中小企业总是占一个相对稳定的份额。按照我国政府的一般定义,中小企业是指年营业额在3 000万元―3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在本行业中不居于市场支配或者主导地位的经济单位。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按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国有或国有控股、股份制、集体经济、民营私有企业(包括合伙制)等。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柱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其自身特点。第一,中小企业规模小,单个企业对市场影响有限;第二,中小企业大多受制于初始发展时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而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第三,中小企业生产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但经营较为灵活,更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第四,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理念普遍落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生产效率较低的现象。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社会意义

1.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在确保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政府层面来讲,量大面广、占全国企业总数逾99%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就业和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支柱。据测算,在我国中小企业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创新环节中有65%的专利、80%的产品开发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吸纳就业人员,启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力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生产柔性化程度不断增强,需求个性化日益明显,标准化生产方式逐步向个性化和柔性化生产方式转变,中小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持续发展,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 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

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局面不容乐观。一是创业条件难。在我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出资额为50万元,而德国只要25万元,德国人均收入相当中国人均收入的50倍。所以,中国老百姓一般办不起企业。二是准入时间长。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一个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多达20个左右。三是生存周期短。现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生命力比较脆弱,据调查,小企业生存周期一般只有3―5年。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中小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二是借贷期限较短且数目普遍不大,主要是用来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很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三是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非常严重。

二、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及其利弊分析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股权融资包括股东的企业初创投资、留存收益转增股本、风险投资基金对企业的股权投资等。有限责任公司由股东人数限制,参股人数上限为50,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规模,股份制企业虽然没有股东上限限制,但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股票无法进入二级市场交易,因此公司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再加上传统的经营理念影响使得很多股份制中小企业的初创资本局限于一个家族或者以一个家族为中心的关系圈内。留存收益融资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的。风险投资基金则将目光投向发展前景好,具有相当实力的中型企业,并非对所有中小企业普降甘霖。

债权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地下钱庄融资。对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债权融资渠道。但目前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仍然存在手续繁杂,银行惜贷等问题。地下钱庄融资由于缺乏准确资料难以衡量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地位,但可以想象,在正规渠道严重不畅通的情况下地下钱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但地下钱庄的合法性问题和借款利率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严重的融资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原因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制度方面

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和监督制度不完善。我国在中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方面主要采取鼓励的方式,而非严格的要求,致使中小企业很难以可信的报表形式向相关市场主体披露自身信息。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成本过高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从信贷市场获得资金的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可以有效披露是降低中小企业信贷成本的可行手段。

2.我国的金融环境方面

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生产周期以及风险水平各不相同,而国家对利率严格管制,所以金融机构很难在很窄的利率限制内实现有效的风险补偿。信贷市场风险收益不对等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的银行业发育滞后,银行业市场竞争不充分,信贷市场中银行处于主导地位,金融资源成为稀缺资源,银行因而缺乏服务相对劣势的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3.我国金融体系效率较低

众所周知,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银行业的多数份额,2008年末其金融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机构总资产的81.6%,占全部金融机构64%以上的存贷款份额(据《中国金融年鉴》2008)。若从所有制结构看,尽管我国银行业的所有制形式有国有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四大银行也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如果将国有股直接控股的银行进行统计,90%以上的股权属于国有。这一所有制结构使国家实际上对银行业的风险承担了无限责任,导致了银行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结果是银行业不良资产非正常积累,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金融服务效率较低。

4.目前我国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实力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统计,2009年9月底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为18%,贷款占全部贷款数的比重不超过20%,这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很不相称。同时,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与银行的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很大,金融体系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中小企业发展速度。

5.直接融资市场发育不完善

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乏法律保障,又有很高的融资成本,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有关机构对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有6成的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其中民营中小企业接近70%的资金需求来自股东个人积蓄和内部员工集资;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小于5%的企业比重为7%,在5%~10%之间的为69%,在10%~20%之间的为13%,在15%~20%之间的为6%,有5%的企业融资利率大于20%,说明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

6.信用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运转的基础,一旦信用关系基础不牢靠,收益不变而市场交易风险大大增加,缩小了市场交易范围、规模和频度。我国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与其缺乏信用保证度有很大关系。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所以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二)微观经济主体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国家缺少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求,很难用技术手段建立中小企业信息评价系统,从而难以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提供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单笔贷款规模小,无法覆盖银行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因此银行缺乏获取和证实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而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银行不能持续有效地对贷款企业进行监督,放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使得传统的贷款分析技术失效,加上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契约的执行,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现象非常突出。

2.国有商业银行放贷权集中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上收了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集中力量支持“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主要面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分支机构无放贷自,这虽然对规范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却加大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而信贷市场银行的主导地位使其缺乏服务中小企业的动力,不论从产品供给还是机构设置以及贷款技术和流程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3.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不论其所有权属如何都存在管理不得力、机构不健全、经营可持续性风险高、盈利不稳定等问题。受制于落后的管理理念,中小企业一般难以设置健全的机构体系和合理的员工岗位分工,一贯的粗放式管理使其内部控制极不严格,经营效率低下,因此中小企业对外难以提供透明有效的信息,对内难以保证稳定盈利。这使中小企业成为一个风险很大的市场主体。而在风险确定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因受制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向市场提供对等的收益,从而使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吸引力。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探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定要找准病根,把握关键,不仅要治标而且要治本,同时要力求避免人为因素对合理市场行为的干扰,以引导为主,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为目标。

(一)国家层面

1.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度

首先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以此防范信用危机的发生。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受管理者主观影响大的特点,可以将中小企业信用记录与实际责任人信用评价联系起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将企业的违约责任与实际责任人的利益相挂钩,以此牵制中小企业的恶意违约行为,提高管理者维护和提高企业信用的积极性。

其次应该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设置和信息披露做硬性要求,保证中小企业规范经营和真实准确地向相关市场主体披露企业信息,以此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

2.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首先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目前我国银行处于信贷市场的主导地位,促进和鼓励银行企业的建设,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和专业化的中小银行的建立是发展银行业的关键所在。足够丰富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运用市场力量引导金融机构自发地将服务重点转向中小企业。若金融市场没有竞争,只服务大企业就可以使金融机构生存下来,即使有政策的引导,金融机构也没有内在的动力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其次,要有多次层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群体多,特性不同,所处行业不同,对融资服务的需求性质也不一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需要,也可以给处于不同行业和不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渠道,分散风险。同时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也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手段。

再次,要为金融机构创造服务中小企业的良好环境。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国家应采取相应措施,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财税政策。这是由财税政策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两个方面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充分就业,而中小企业正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另外,财政资金和税收都有杠杆作用,财政资金既可以作为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的资金服务中小企业,也可以作为风险分散资金,承担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税收可以通过税收安排,调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大,但惠及的人数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从社会福利角度讲,应获取财税支持。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财税政策不应仅仅是限于金融机构本身,还应包括相应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其他体系,如征信体系等。二是定价环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较大,良好的定价环境可以使金融机构通过合理的价格覆盖信贷风险。同时,应提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使他们能通过恰当的方法,合理地评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风险。三是风险分散环境。应通过机制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分散机制与大企业金融服务分散机制有不同的方面,如可以通过银团贷款分散对大企业的信贷风险,但不通过银团贷款分散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大企业的金融服务风险机制基本机理是多个机构(渠道)承担对一个客户(即一个大企业)的风险,分散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风险更强调集合多个客户(即多个中小企业)的风险,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分散风险或是通过其他机构(渠道)分散金融服务风险。分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分散机制,除了强调财政资金的作用外,还要注生发挥中小企业之间和不同金融工具在分散风险中的作用。

最后,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限制。中小企业信贷具有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如果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限制过多必然导致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可针对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划分若干层次利率界限,以维护各个市场主体的合理利益,保护各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积极性。

3.大力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直接融资途径

美国专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经过调整,从以前的片面支持高科技企业转向支持更多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直接解决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获得资金支持及投资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参与,促进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规模的增长。我国需要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资本服务市场。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资本融资市场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就其分工来看,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

(二)银行层面

1.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放贷模式

金融机构要适时总结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归纳出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一般性规律。这几年,各地金融机构都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在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下了很大力气,并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多种服务。如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出商圈贷款、联保贷款、汽车合格证贷款等多种工具,丰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

分析金融机构在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从机构设置和贷款方式上看,主要是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行专业化经营,改变业务运营方式和审批方式,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时间。从各种产品来看,虽然名称不一样,机理都大同小异,目的基本上都是分散信贷风险:一是基于担保方式的创新,主要是探索新的还款来源,基于某一特征群体之间的相互担保(如老乡会、行业协会等)。二是还款方式的创新,主要是根据中小企业所在行业特点或现金流,改变原来到期一次性还款和利随本清等传统的还款方式,创新出等额本金、等额本息、按月付息和不定期还款等多种方式。若金融机构对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进行适时总结,归纳出创新的一般性规律,既可以不断完善产品,也可将规律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另外,通过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推动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2.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宏观层面的分析

首先,应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一是要把握宏观经济趋势政策走向。当宏观经济运行过热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从紧。从紧的财政政策会增加税收或是减少政府支出,就会增加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缩小经营空间;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市场利率,减少信贷供给,在同等条件下,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会低于大企业。当宏观经济运行趋缓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放松。宽松的财政政策会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这会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市场利率,增加信贷供给,有利于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时,若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和趋势,有利于利用政策的逆周期性避免信贷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中小企业从事零售业、加工业、包装等行业的居多,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要善于通过把握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机理及链条,避免因宏观经济变化造成信贷风险。三是宏观经济变化会带来中小企业产业分布的变化。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后,中小企业生死淘汰较快,产业更新也很快,每次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经济周期更替的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大调整的时期,同时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和行业分布中发生结构性变化。金融服务机构只有把握住这种变化,才能捕捉住具有生命力的中小企业,将金融服务用于在未来有竞争力的企业。

其次,应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行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金融机构应关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规划,把握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既可配合国家政策,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同时也可降低信贷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外部经济冲击对东部、中部、东北和西北的影响差异性很大。这说明,不同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金融机构要针对不同的风险,设计出不同的风险规避机制。

最后,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国家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的目标,并实行了节能减排综合性治理方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在服务中小企业时,应认真落实国家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将金融服务与国家经济整体战略结合起来,发挥金融在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3.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基层机构适当授权

目前,正式金融机构仍是国内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当前,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高度集中,各商业银行应考虑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机构,这样,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当地分支机构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比较了解,收集有关企业信誉、还贷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信息比较容易,更能较好地把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面对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小、交易费用高、财务管理混乱、资信水平难以评估、贷款风险高等现实,政府要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重整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银行金融体系。另外,在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监管,要求贷款经办人对贷款质量负起责任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投资总是有风险的,要允许贷款发放者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失败,这样,才能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自身方面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壮大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之策。市场经济是适者生存的竞争性经济体制,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中小企业自身应不断提高经营效率,改善信用形象,健全发展理念,稳定盈利预期,努力减少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中小企业应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树立诚实信用的合作理念,同时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存在问题且亟待完善,但其改善需要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讲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是改变自身。规范企业的管理运营,完善企业的机构设置,保证企业的信息披露,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才是改变自己市场地位、增强自身融资魅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弯红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新途径[J].经营与管理,2008(2):15-20.

[2] 赵翠萍,汤文华.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应措施分析[J].特区经济,2006(11):28-32.

[3] 郭春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6):12-15.

[4] 吴方伟,马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05(5):38-41.

[5] 曾江洪,俞岩.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探讨[N].证券市场导报,2010(8).

[6] 李新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内因及对策[J].上海金融,2010(6):23-26.

上一篇: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地方煤矿账务处理的探讨 下一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