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时间:2022-04-26 08:13:52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也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迫于中考、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重,课业负担自然重。那到底如何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下面我主要从备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课堂激励评价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几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熟的不能再熟悉的话题了,然而我们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呢?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我们的教科书也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是删减,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在这一节课中,我没有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设计了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这一过程我认为主要取决于老师,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高兴,学得轻松,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在备课中要注意,在关注新授环节设计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巩固练习的设计。要学会多思考,在思索中完善课堂练习的设计。有效地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首先,要精心选题。现在网上的练习题铺天盖地,各种例题,练习题,反馈题让人目不暇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选择具有时代性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还应该使所选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会使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其次,要对所选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即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都需要教师去认真设计。不能让学生做无层次的题,也不能让学生无层次的去做题。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讲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时,它是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找规律》一课的延伸,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图形排列规律复杂一些,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我冥思苦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太重要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之处。所以,我就在课题上做文章,我写出了四个“找规律”,一来是与这一课内容相符,二就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有就是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从来没有人上课写过这么多的问题,学生感到非常奇怪,感到非常新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立刻就表现出来。

另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件选择和设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

三、挖掘创新的思维潜能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创设充分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这节课中,在我出示小东家的房间以后,马上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思考后发现规律。而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中发现不同的规律。而“找规律”的结果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动机的解释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激发思维动机,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需要。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感受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四、贯穿始终的激励评价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将评价看作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是一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成功体验,帮助树立信心,确立积极导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五、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体现。说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学生的课业量完全取决于课堂效率的高与低。高效可少留或不留,低效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多留,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教材的整合与开发,依据教材的特点,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使一堂课教有目的、学有方法、练有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在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路上越走越好。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农村中学汉语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与... 下一篇:探究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