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中学生的“美德”教育

时间:2022-04-26 07:22:40

独生子女中学生的“美德”教育

【摘 要】独生子女中学生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美德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把握好教育的几个关键方面:要与家长沟通,学校和家庭共同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做好独生子女中学生的“美德”教育;要根据独生子女的性格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与学生对立和产生逆反心理;要将“美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具有操作性;要将“美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

【关键词】独生子女;美德教育;关键

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很多,我所教的八年级9班独生子女占80%以上,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觉得独生子女中学生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正因为有了各种性格的人,才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要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对他们针对性的教育,特别是对他们的“美德”教育要有的放矢。

一、独生子女中学生的性格特征

在父辈、祖辈和老师的精心哺育下,独生子女中学生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很多性格上的优点,比如:有理想、有抱负、聪明、充满活力、较自信、进取心强、喜欢独自工作或拥有控制权、口头表达能力强,多才多艺等。但从中学生教育来说,我们更关注独生子女具有共性的性格中的不足,才能因势利导。独生子女中学生性格的不足方面:

(1)独立能力弱,依赖性较强、有优越感。

(2)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精神差,不愿、甚至不会与同伴交往、分享。

(3)胆怯、任性、感情脆弱,不够坚强,做事缺乏恒心,抗挫折能力弱。

(4)关爱之心不足,有的还很自私,接受别人的帮助觉得理所当然,而对别人冷淡、麻木,对别人和自己往往过于苛刻。

(5)语言和思想上有早熟倾向,而心理和行为上却落后于年龄。

二、把握好独生子女中学生“美德”教育的几个关键方面

1.要与家长沟通,学校和家庭共同塑造良好的性格,做好独生子女中学生的“美德”教育

不能指望仅凭学校教育就能对独生子女某些我们认为不足的性格缺点进行改造,学校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起根本作用的还是家庭,因此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与家长的沟通尤其重要。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过度地爱、过度地保护是溺爱,要避免溺爱孩子,包括物质上和情感上的,不能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论什么要求,都尽力满足,这样厚待的结果,容易使孩子懒惰而缺乏勤奋,舒适而缺乏磨练,一旦遇到困难,常因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而怯步。还要帮助家长认识到“步调不一的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还有的父母在教子的过程中言行不一。有的甚至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争吵,甚至动起手来。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分辨不清是非,弄不清对错,难以形成热情、开朗、言行一致、办事有分寸、讲原则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2.要根据独生子女的性格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与学生对立和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要正确认识独生子女的某些独特的性格特征,我们要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学生,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我们要根据学生有主见、较自信的特点,采取平等、尊重的态度,避免把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在处理与学生有关系的事情时可以跟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有逆反心理或出现其他越轨行为时耐心地向学生讲道理,使他们从内心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在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上得到满足。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时候,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效果也就会更好,学生也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德。我们要根据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的不良性格,有意识在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创造机会,鼓励独生子女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在活动中他们可以学会合作与竞争,找到心灵伙伴,交到更多的朋友。来自同伴的影响,可以克服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排除孤寂感,还能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满足情感的需要,促进其群体意识的发展。

3.要将“美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具有操作性

我们在培养独生子女中学生良好“美德”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喊口号,而要将“美德”具体化。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良好“美德”,我认为首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其次,是要让独生子女中学生形成包容友爱、不偏激的心态,遵守游戏规则,与人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独生子女成长的乐园,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班级的氛围应当民主、团结、互助、竞争,教师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和自尊。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独子,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在学校、班级,他们的特殊地位不再拥有。教师必须让他们明白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平等地位,要从日常小事让他们体会到这点,时时处处体现公平、公正,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养成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好习惯,使他们不再感受到自己的特殊,要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培养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才能让他们未来真正融合到社会中去。

4.要将“美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

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会有利于独生子女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对学生从不迁就。允许孩子独立行事,这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开朗乐观、比较随和的性格。我为了培养独生子女中学生的感恩之心,我班举行了“感谢你,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的讲故事比赛,每个学生都来讲述父母给自己的帮助和关怀,有的学生随口都能说出父母对自己付出心血、让人热泪盈眶的事,有的学生冥思苦想很久,也想不起父母做的令自己感动的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收获颇多,有的说:我的妈妈生病了也还在为我煮早饭,当时我根本就没想劝她休息,我自己煮早饭;有的说:从同学的口中我才知道爸爸在外打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多难,我今后要节约用钱……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对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要求极为严格,有一点灰尘纸屑都要收拾干净,开始有的学生不愿弯腰、不愿动手,后来习惯了,很多学生还用手捡、手抠。

总之,中学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做好中学生的性格和良好品德培养教育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为他们的成长付出我们更多的心血。少年兴,中国兴;少年强,中国强。

参考文献:

[1] 祝卓宏:《成长的烦恼(初中篇)》(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指导系列),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廖文胜:《永恒的课堂》,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诱思探究”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课堂效率 下一篇:浅谈初中 数学应用问题与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