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时间:2022-04-26 05:41:55

如何做好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摘 要]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情况与山区发展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化与山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关键词] 山区 农业机械化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10-01

一、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阻力

在我国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就山区来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农民文化水平低和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特殊的农业耕地环境是影响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阻力。这主要表现在:

1.农民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低。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二是每个农业劳动者负扭的播种面积。

2.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多。山区农村人口基数很大,增长速度快.而且农村人均拥有耕地数量少。如果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大大增加,从负面阻碍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客观的农业耕地环境。由于我国的地理板块构成和特殊的农业用地产权,山区耕地地势复杂不平,而且耕地比较分散。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给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带来很大阻力。

二、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山区多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致使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有的根本无法行走。二是政策投入支持力度不够。目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外,省、市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较少,许多地方没有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以莱芜市莱城区为例,很多农民想买农机,但国家补贴资金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购机户的需要。同时,政府用于农机的财政支农资金比例低,金融支持力度小,影响了农机化发展。

三、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1.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的技能。继续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层次和水平、使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2.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实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工农业作业必然要被机械所代替,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3.结合山区特点,集中农业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及设施农业作业机具。在我国,农用土地产权在世界上是比较特殊的,而且农业用地产权转移缓慢。一方面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而集体的含义并不明确;另一方面是使用权归家庭所有。

4.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 一是要结合山区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做好发展规划,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财力,选准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逐个突破。二是山区机械化发展要通过试验示范逐步确定适合于山区机械化发展的主推机型,不应花费财力和精力研制或生产农机。三是山区机械化发展原则上轮宽不超过1.2米,工作幅宽不超过0.8米,播种不超过6行。

5.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鉴于山区地块小而散、作物品种多的特点,大力发展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要根据农机具作业量及所服务的农户种植的面积合理配置耕整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具。对地块面积小,种植作物品种多的自然村组,重点培育发展耕、种、收及加工多项作业于一体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对地块面积大、种植作物单一的自然村组,按耕、种、收及加工几个不同的作业环节,重点培育发展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有机户为乡邻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并收取合理的作业费用,不提倡家家户户买农机;鉴于山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道路弯多路窄,农机具在乡村间转移的难度大,危险性高,不提倡跨区作业。

6.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点扶持。 (1)、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机服务协会流动资金的不足;对山区机械化推广项目拓宽支持领域,加大支持力度。(2)、要理顺体制,加强领导,稳定并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多渠道支持山区农机化发展。农机合作组织要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机械化服务,开办农机经营门市部,提供农机供应、修理、培训、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建立“农机合作+农户”的服务模式,形成以一种产业为主导,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的生产格局,以“互惠、互利、相互联动”为原则的利益共同体。(3)、完善山区购机补贴政策。一是山区农民购机补贴应有别于平原地区,适当扩大山区农民购机补贴的范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二是改变山区农机燃油补贴方式,由向农户直补改为向农机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补贴。目前,中央财政将农机燃油补贴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到广大农户。因其额度小,对农户来说,关注程度并不高。但同时,对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说,因农业燃油价格上涨,作业成本增加,机手不得不提高作业价格,又影响了农民对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改变农机燃油补贴方式更加切合山区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山区农机化发展。

四、结束语

山区农民增收脱贫不能以传统农业作业生产方式,发展山区农机化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必然之路。在处理好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的政策扶持,山区农业机械化一定会得到实施,山区农民也一定会得以脱贫。

参考文献

1]蒋志强,张春梅. 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 2007(06)

[2]齐飞,朱明. “生产-生活-生态”农业工程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12)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从择偶观看消费变革 下一篇:补硒: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