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采供血档案的规范管理

时间:2022-04-26 03:21:09

试论采供血档案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档案 采供血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6-02

随着临床安全输血工作社会化地位的日益提高,安全输血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采供血工作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其中对采供血质量记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采血、供血及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10年,从献血者招募到病人输血的“血管―血管”全过程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质量记录管理要求。由于记录可以被证实特定的标准已采用,因此各环节中原始记录是血液质量的客观依据,是一个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的真实反映,是质量保证体系最重要的部分,采供血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就愈加重要。

1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涉及的档案管理范围

1.1 各级各类人员资质信息 凡从事与血液质量有关岗位工作人员的教育经历、培训、再培训证明、专业技术资格、岗位资质、特殊岗位培训证明、与质量岗位操作相关的批准、授权等均纳入档案管理范围。

1.2 采供血工作质量记录 凡涉及到献血者献血信息、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发放、运输、使用、传染病管理等记录均应纳入归档管理范围。

1.3质量控制记录 各种血液产品、关键设备、环节、工艺卫生、环境、物料等质量抽检记录等档案。

1.4质量管理记录 质量文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及确认、差错管理、预防纠正措施、顾客满意调查等档案。

1.5 基础设施、设备、耗材管理档案 设备采购、确认、使用、维护、维修、报废,耗材采购信息、采购过程及验证、测量监视设备计量检定,库房管理等档案。

1.6 科研、开发、新技术应用等档案 科研立项、阶段管理、结题、评审、鉴定、应用等技术文件档案。

1.7采供血数据统计信息 财务报表、采供血工作量、数据统计分析及财务分析等档案。

2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档案管理工作滞后

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没颁布实施前,采供血档案管理的现状:一是对采供血质量档案管理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档案的系统化正规化管理起步较晚,往往在档案管理不善导致在出现需出示各种质量记录以获取证明(如在输血纠纷诉讼中,未能举证采供血记录及记录汪完整而导致败诉)时才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二是业务科室人员往往更重视其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而轻视对工作的记录,导致工作无记录、记录不全、不规范,缺乏采供血全过程工作的有效证明;三是缺乏责任感和主动作为意识,认为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是档案室或档案员的事,对采供血各环节和过程档案的管理不到位,暂存、交接、整理、装订、建档等环节脱节,档案管理缺乏坚实整体的畅通的管理流程。四是对档案的储存、查阅、借阅、转存、销毁等监管存在漏洞,使档案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上述情况必然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2 档案整理 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

采供血专业机构由于其业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管理的独特性。目前国家和有关部门尚没有采供血方面档案管理的专业规范标准,现有的机关或医院的档案管理模式,也不完全适用于采供血的档案管理,因此,目前在采供血档案管理中,对归档文件及质量记录的范围、鉴定、整理和管理利用等无标准,很多过期档案不能及时销毁,导致库房涨满,占用本就有限的库存空间,很难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难以保证文件及记录的齐全,检索时难以提供有效档案。这种“有档不归”或“有文必归”的现象,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提出对血液采集、检测、供血的原始记录至少保存10年,仅提出了一个宽泛的保存范围,但对于采供血各工作环节产生的众多质量记录并未规定一个较清晰的归档标准,各单位依据各自对规范的理解自行制定各类档案的归档要求和保存时限,造成档案管理的不规范。

2.3 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许多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为兼职或由普通行政职员担任,专业知识匮乏;各业务科室多没有指定的档案管理员,多未受过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造成档案产生源头管理不力的现状。很多单位配备了专业的档案专业管理人员,但又缺乏对采供血业务工作流程的充分了解,不了解业务工作和文件产生过程,以及文件之间的联系,整理立卷工作难度大。对重复过程、科室间的业务交接、与本科室职能无关的参考性材料等,往往被重复归档或忽视归档,案卷质量也难以保证。

2.4 对待非纸质档案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利用有待加强

近年来,非纸质档案如电子信息、影像、光盘、软件、通讯等类档案不断增多,采供血电子档案管理中愈加重要,采供血网络的安全使用、采供血数据定期备份、双机备份、异地备份,电子文件的管理等也应纳入血站档案管理的范围,但目前对这类档案的重视和管理还不到位、不规范,影响档案的完整性。目前对采供血档案的使用多是查阅和参考,通过对档案信息的统计、分析,在对档案信息安全保存的基础上,为人们的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服务最大化的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3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领导和监管

把档案管理工作摆上采供血质量管理的重要位置,落实到各项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单位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和采供血一线的业务人员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供血各科室、各环节、各过程都应纳入档案管理的系统工程,在各科室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

3.2 结合采供血行业特点,依法规范档案管理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规范要求,结合采供血行业工作特点,是做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各采供血机构及档案管理人员,要把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做到依法治档,严格管理;采供血机构或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一套适合血站特点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我单位建立了覆盖包括质量记录在内所有工作部门和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了采供血工作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具体要求,在档案管理上更加规范。建议进一步扩大档案管理的覆盖面,注重基础性档案的管理,将档案材料形成的各个环节纳入管理范围,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加强对不归档材料的管理,妥善处理和及时销毁不归档材料;应结合采供血工作特点,理顺各类记录、档案产生、交接、保存的源头、过程及部门规律,使档案管理体现行业特色,逐步实现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3.3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努力创造多种培训、学习机会,除提高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外,尤其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采供血业务知识的提高,并且注重全员对档案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形成和谐和顺畅的档案管理流程,在各级部门和过程中指定专人兼管各类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强化人人重视档案意识,才能使档案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3.4 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应借助网络化管理的条件和优势,实现采供血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对非纸质档案、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档案研究,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为血站管理和采供血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5.

[3]严丽琴等.献血资料的收集和保管.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72.

[4]翟俊海,王保红.血站应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中国输血杂志,2010,23(5):397-398.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 下一篇:如何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在医院统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