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时间:2022-04-26 06:15:19

浅析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速开展,作为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关键。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作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角色;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品德、学识、教学思想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予以充分认识,要对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这给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再是一句空话。

一、教师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能只应付过程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先把一节课设计成为有知识可以学的课,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过程,把一节课导演成了热热闹闹的闹剧。语文永远如大海一样的宽广,因此每一处海域都有它的独特魅力,这些迷人的领域,只有潜心钻研和发现的人才能感受到。因此一个老师,首先不要逃避难度,不要找借口为自己的懒惰做掩饰,其实,有很多的宝贵的资源就在我们的不经意中错失,而我们势必也在不自觉地带领着学生按照着我们的喜好学习语文,这样带出来的学生,他对语文的学习永远都是畸形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先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从语文的各个角落找出趣味,然后让学生能够在看似荒漠的文字里过滤出黄金,让学生在犹如人间仙境的意境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教师要做一名出色的导演应学会推陈出新

做老师都想把自己的课上的人人喜欢,然而真正能做到这个的,确实是不容易!上好一节课,不是难在知识的讲授,而是难在了教法的设计。每一节课我们都要精心准备,然后精心设计,而设计好一节课,再把设计好的东西很好地在课堂中运用,我们在准备课的时候,要像导演一样,在授课前做精心的准备,授课时成竹在胸,时刻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并且能把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这是授课的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好些时候,我们都想到了,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望而却步。每个人做某个事情做多了,都有烦心的感觉,学生在听老师的课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心理反映,因此,如果你不在授课中推陈出新,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我们循规蹈矩的课当作摇篮曲。因此作为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可以自负,认为自己的方法独一无二而不去变通,从而使自己的付出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不要因为自己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而倨傲,岁月就是一把双刃剑,过去了就成为记忆,一切还都要从头开始。

三、教师应充满人文关怀,要以情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枝一叶总关情。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应充满人文关怀,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畅通无阻。“情”忌外加,矫揉造作,“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学对它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感。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靠单纯的技巧和手段的转变,而且是理念、情感的转变,以及学养和素质的提高,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客体意义上的“知道”,而且是主体意义上的全身心投入,让学生感、说、动、做,让语文融入学生所有的感觉中去。从根本上讲,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提升语文教学的境界。

四、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严格的长者

课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教师作为“平等中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共同琢磨讨论,学生的发现能力,质疑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要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积极创设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条件,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身心解放,无拘无束,无心理负担,就能勇于求知,寻根究底,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就不会浮在表面,而会纵向深入,横向扩展,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碰撞,溅发火花,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启迪。

五、教师应做学生的开路先锋,而不是素质教育的束缚者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最后我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师,别让高考统治我们的思想,别让“八股”式课文分析束缚我们的教学,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吧,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之我见 陈世平, 期刊 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第02期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重建――新《标准》课改之我见 作者:王正华, 期刊-核心期刊 科教文汇2008年 第08期

[3]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浅析 张洪峰, 期刊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 第05期

上一篇: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