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杜威的职业教育观及其现实价值

时间:2022-04-26 04:59:05

浅议杜威的职业教育观及其现实价值

【摘 要】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他构建了其影响深远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文章将着重分析杜威教育哲学中极具现实意义的“职业教育”思想,并从中发掘该思想能带给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现实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观 高职教育 现实价值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我国的职业教育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地位似乎并不稳固,依然还存有很多问题亟待探讨解决。在当代新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本文将再次聚焦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分析其思想内涵,旨在发掘其对当前我国职教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某些积极的现实意义。

约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

生活在19世纪90年代的约翰·杜威目睹了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了近代化的进程,此时他也看到了当时的学校教育形式与社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诸多冲突。于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从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出发,构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其中,职业教育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于传统的“职业”和“职业教育”进行了批判,重新阐释了两者的内涵,进而构建了其独特鲜明的职业教育观。

杜威认为教育和哲学是紧密相通的,在他看来“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析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1]因此他将哲学理论的各种矛盾映射到教育中来,这就会体现为诸多的对立面:比如理论与实践,物质客观世界与心理状态,闲暇与劳动等等。教育中这些对立面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转移到职业观上则表现为“职业只与社会经济有关,只有金钱倾向,只具有实用性质,与闲暇和文化修养是格格不入的”。这些想法其实是与我国对于“职业”的理解相吻合的。但杜威认为这些对于职业的理解是相对狭隘的。所以基于一定的哲学观,杜威表达了自己对于职业的认识,重新阐释了职业的内涵。他认为 “职业就是指任何形式的连续不断的工作活动,这种活动既能为别人服务,又能利用个人能力达到种种结果。”[1]所以一个人的职业并不仅仅可以带来有形的商品,也不仅仅指普通民众的雇佣劳动与体力劳动,它实际上有着更宽泛的内涵,要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更要从个人和社会的视角来审视。职业的实质在于可以帮助个体与社会之间架构一座平衡桥梁,既服务了社会,又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杜威提出的职业观可以解决人们对“职业”的传统误解,扩展和延伸了其“教育即生活”的哲学。基于之前对职业的误解,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把职业教育当作商业教育或工艺教育。但杜威不认同这种想法,重新阐释了“职业教育”的含义。在杜威看来,职业教育应当“崇尚的是自由而不是顺从、是创造精神而不是机械的技能、是洞察力和理解力,而不是背诵书本和按照别人的意图完成任务的能力”。 [3]所以职业教育除了可以给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职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对于必须进入的职业产生生动的和真诚的兴趣,即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和自己的能力倾向志趣相投的” [2]。而当个体发展到工作与自己的志趣相投时,这种人才既能真正适应时代需求,又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成长。因此杜威认为理想的职业教育应当既包括了有关的职业技术,同时又包括了理智与道德修养。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我国的职业教育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地位似乎并不稳固,依然还存有很多问题亟待探讨解决。

1.我国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的不足

通常一提起“职业”,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做什么工作的”,所以在我国,“职业”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其实我们多数人对于“职业”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种生存手段上。所以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就被完全看成了商业教育或工艺教育,甚至等同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教育就是要向学生灌输一定的职业理论知识,使其具备一定职业技能,以便于受教育者可以顺利获得某种职业,而完全忽略了参与其中的最具活力的个体。加之目前盛行的“能力本位”和“工作本位” 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教育意识下就会把学生培养成重复机械某项操作步骤的“工具人”或者“机器人”,或许这样的思想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良好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当职业教育过于集中于这些特殊的目标时,它的含义也就随之过于狭隘了。同时,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依然有很大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是“二流”甚至是不入流的高校,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的学校。这些人从思想上重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重学历轻技能,看不起高职院校,所以使得高职教育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我国职业教育目的狭隘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最具活力的人应该是其对象、出发点、根本目的。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但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果,大多都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其所需要的“人力”,即实用型技术人才。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是一种典型的工具式教育、应急式教育,完全忽略了职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规格和要求,学校或许帮助学生具备了职业技能,至于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等意识却全然不在乎。学生只知道市场需求却对从事职业了解很少,更不必说兴趣。近几年市场需要什么,职业院校就风风火火地设立专业,大量招生,短时间内向市场输送毕业生,就为培养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教育依然使我们只停留在“人口大国”的层面。所以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目的太过于狭隘了。职业教育应该除了能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外,在这过程中人文知识的传播,还有职业道德和身心健康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才能走向“人口资源强国”。

3.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不足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堂不断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所以职业教育也大多如此,而且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知识面较窄、知识内容更新较慢。在职业教育中原本要通过参与大量社会实践来完成教学的要求以及应有的职业实都流于形式,所以学生还是“书呆子”,与社会、企业的真正接触几乎不存在;同时这种模式大多本身无既定明确的目标,故而也就难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此外与其他学科的教学配合几乎没有,机械性重复学习依然存在,学生所获知识和经验难以整合,故而不能充分拓展其思维。因此在这种模式中,受教育者的本能和习惯未能发挥作用,相比普通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大都并无特色可言。

杜威职业教育观带给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上文分析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我们或许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发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1.转变职业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

如果我们仅仅将职业视为生存的一种手段,只要有工作,甘愿成为“机器人”,同时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学业不好的学生的选择,那么这种片面思想和行为的盛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提出 “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1] 所以一个人的职业并不仅仅可以带来直接有形的商品,它还促进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可以暂时让我们生存,但一定的职业意识和素养却能让人认清职业的发展进而不断全面发展自己,灵活应变。所以职业教育的作用就应该在于不仅是进行职前培训,而且能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其长期的职业需求服务。职业教育应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博专结合的新型全面人才。想要让职业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我们就得要让大众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对待职业教育的片面观念。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优势特色,还有,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增强扶持力度,突显职业教育的重要角色,此外还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通过典型的良好事例来扩大职业院校的影响力,进而使人们逐渐认可职业学校的教育,真正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管时代是变迁的,但全面发展的人才却随时可以进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其所需要的“人力”,即实用型技术人才。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是一种典型的工具式教育,应急式教育,完全忽略了职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规格和要求,学生只知道市场需求却对从事职业了解很少,更不必说兴趣。而在这样一个劳动者的个性品质将愈受重视,要求人才在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现代生产社会中,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显然不合时宜,因此我们还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潜力,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

杜威曾指出,“为了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广泛的迁移能力,未来的教育必须具有多种教育价值”。 [2]所以杜威所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职业教育观,他在一定层面上拓宽了职业教育范畴,整合了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这是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因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职业以及社会会更加青睐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需要的博专型人才。从这点出发,现代教育应该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这样所培养的学生具备的知识才是多向的。所以在进行普通教育的同时,各类学校应适当开设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基础和意义,同时也会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实习、见习等,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走课堂教学、实验室和工学交替的综合化道路。这样有利于发展终身教育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于他们不断适应时代需求。

3.倡导产学结合,“从做中学”

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除了课堂知识外,实践能力也同等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摆脱完全依托课堂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产学结合。因为产学合作可以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真正实现杜威提倡的“从做中学”。此外,产学合作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使其对职业获取一定的清晰认识,及时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力,对于其职业生涯设计会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职业教育者的就业指导方面也有所帮助。所以职业教育者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措施,积极主动为学生联系企业,合理安排有效的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同时要制订严格的执行制度,真正将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执行,而不只是将实习挂在口中,流于形式。企业作为产学合作的重要一方面,除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外,也应该在平时主动与学校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职业咨询等,承担一定培养未来职业人的责任。当然,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在培养未来职业人方面缺乏动机。因此,关键就在于如何激发企业的动机,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水平。关于这方面,政府应当发挥自身责任,充当双方合作的桥梁,加大资金投入和法律制度的保证,以保障双方合作的相关有利条件,真正形成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良好体系。

结 语

约翰·杜威的时代虽然已远去,可我们不能否认他所提倡的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依然对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可以说,他的职业观刚好符合了在这种经济全球化加强,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时代中,我国培养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以杜威的职业教育观为指导,逐渐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良性发展,使其为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耿冰冰.论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

[4]高瑜.杜威教育哲学的现实审视[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万言明.解读杜威的教育思想[D].河南大学,2011.

[6]徐倩.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论文数量崇拜,可以休矣 下一篇:古代文学文献引入与文科学生应用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