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2-03-14 11:01:44

浅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永恒的话题,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真正把这些好的理念、好的方法落到实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许多人的努力才行,从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问题 内容 策略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服务中深化改革、在贡献中加快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突出重点、整体规划,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教学管理层领导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得不彻底。

近几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成就显著,各个学院也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讲学,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往往是听报告时很激动,听完报告一切照旧,教师原来怎么上课,以后还怎么上课,都认为这些方法好,但谁都不愿去尝试。这时候,学校管理层的要求、落实、检查等措施就显得很重要了。实际上,管理层许多领导可能由于怕麻烦而缺少改革的决心。

1.2教材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等,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有一套适合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材。而目前,不管是“十一五规划”教材也好,“精品教材”也好,基本上都没有体现出学生主动性的一面,沿用的是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注重的是教材的完整性、学科性。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拿着传统性的教材,自然就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因而,真正将职教改革落到实处,教材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3课时安排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新的教育模式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将传统的灌输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我做过一些尝试,同样的内容,学生的主动探究时间是教师讲授时间的两倍左右。这就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是增加教学时间,还是减少教学内容呢?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在教材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可减少或者简化部分内容,这需要教师从实践的要求出发,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将有些内容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1.4教学条件对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制约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而许多专业学生的训练是需要有一定的实训条件的。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许多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现状来看,办学条件的改善远远赶不上教学的需求。一方面,高职教育发展很快,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两三年内就增加一倍之多,使得教学资源始终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实训器材的使用,还需继续增加投入,而这部分投入金额较多,不容易到位。如何让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1.5教师素质对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适应性问题。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知识水平又有很好的职业技能,教师应该是同时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人。培养双师型教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目前真正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双师”却少之又少。理实一体化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用实践操作去验证,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在课堂中找到答案,但真正能做到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却是凤毛麟角。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问题。

2.改革的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办什么样的学校?如何办好学校?”这两个关键问题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推进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上下大工夫。

2.1改革四个模式。

一是改革职业学校办学模式,要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切实落实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环境。要用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项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2.2创新六个关键环节。

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或实操教室)。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技能库,增强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的实操性。五是创新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聘用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建设,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

2.3制定四项国家制度。

一是校企合作国家制度;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制度;三是职业教育国家表彰奖励制度;四是国家购买企业职教科研成果制度。

3.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3.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积极稳妥、集中力量、逐步推行。

职业教育的专业繁多,课程复杂,选择一个理性的工作策略非常重要。这与普通教育的课程改革有很大不同。普通教育的课程是统一的,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制定完备的改革模式、课程体系,统编各类教材,学校和教师主要任务是在校园内贯彻执行,因而可以全面推行。而职业教育要求在所有专业、对所有课程、在短时内进行改革是不现实的。原因是:第一,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毕竟没有现成的成果和成型的模板,课程开发没有参照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第二,不同专业的课程开发内容是不一样的,都必须经历开发的完整过程,要进行市场调研、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分析、课程开发等各个环节,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必须组织不同的企业、学校的人群实施,其涉及面之广可想而知。第三,职业学校的教师目前多不具备课程改革的能力。很多老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能力但并不具备课程知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即使有人开发出了新的课程,教师也不具备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许多技术还没有掌握。要组织这样一支队伍进行课程改革,实现目标的不确定性太大。第四,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还不具备,有待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面的倒推式的课程改革是有很大风险的,必须规避,对于学校层面,可先选择一两个具备条件的专业,按工作分析的方法进行彻底全面改革,组织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骨干教师进行开发和试点,积累成果和经验,并逐步扩大。而像实践理论一体式、整合式教学改革、局部的课题式、项目式改革可以积极进行。这样的改革路子比较稳妥积极。

3.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在校长行动的条件下进行。

校长要转变观念,积极行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师能力、教学环境、组织管理等方方面面,没有校长的行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会成功的。对于课程改革,学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订课程改革行动方案,包括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参与教师、方法模式、流程步骤、管理协调、政策机制等。课程改革还要有咨询、论证、批准等程序。(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课程改革咨询委员会,聘请职业教育课程专家或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研究和经验的人员来指导。(3)对参与教师进行基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的培训。(4)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改变,传统的课时式安排要打破。(5)实训场地设备建设要与之相适应。这些工作都必须在校长的推动下进行。

3.3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职业教育专业课改革的重点是使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变为工作体系,使课程结构从学科结构变为工作结构,使课程内容从知识中心变为任务中心,使课程实施从知识灌输变为项目驱动。这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将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1)项目课程教学能力。(2)技术操作能力。(3)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新课程要求的许多训练设备都要求学校自己开发制作,指望购买现成的训练设备,不仅不适应课程的需要,还易使教师养成安于现状的习惯,即使购买来设备,教师也应该有再开发和派生新的实训项目的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教师技术实践能力。(4)实验实训场地设计和改造能力。学校的实验实训场地建设计划需要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自己提出,教师没有这样的能力。学校就不可能建设好适用的系统的实验实训场地,设备添置也将是盲目的、低效的。(5)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6)一定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能力。(7)专业开发能力。(8)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只有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结合起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3.4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情境建设。

教学实训场地布局要根据专业特点采用整合式、一体化或综合型模式设计,以满足不同专业、课程对实训环境的不同要求。整合式模式是指将传统教室和实训教室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场所。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学区与设备区前后分布,即教学场所的前半部分是教学区,后半部分是设备区;另一种是设备区围着教学区的环绕分布,即教学场所的中间是教学区,周围是设备区。一体化模式是指传统教室和实训教室合为一体,教学区与设备区没有界限,教室就是实训室,实训与教学一体化。综合型模式是指综合型的实训车间、实训工厂、实训中心,它兼有多种实训项目、综合性的实训设备、有机配合的教学区、讨论区。职业教育的教学除部分学科型课程外,基本上应在上述三种场所进行。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05.

[2]秦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

[3]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

[4]鲁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哈代的“威塞克斯” 下一篇:浅议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