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网络平台促进顶岗实习

时间:2022-04-26 01:20:02

建设网络平台促进顶岗实习

摘要: 本文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此平台的建设方法和实践经验。本文还阐述了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job training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in the Shipping Engineering of Bo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hip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is platform, and also expounds the job training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s.

关键词: 顶岗实习;网络平台;信息库;网络互动

Key words: job training;network platform;information base;network 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35-02

0 引言

自2005年年末《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顶岗实习”即“2+1”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此模式的具体实行方式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4~5个学期,其余学期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并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使学生得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完成职业技能训练。这种使学生脱离学校,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的方式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实习单位遍布全国,学生实习过程和时间相对较长,教师无法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之间实习的经验体会等不能很好的交流等等。有鉴于此,在目前互联网普及程度超高的前提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于2007年11月以学院网络服务器为依托搭建了“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以网络论坛的形式对外开放,特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辅导,此举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拓展和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和内容,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实习热情和自主实习能力,此外还实现了互动、高效、便捷、开放的管理方式。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针对建设目的确定合理规模、优化布局

网络平台建设首先应针对建设目的确定其规模和布局。“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是专门为顶岗实习服务的一种网络系统,目的性专一,没必要盲目仿照各大门户网站投入过多成本,建设重点应为扩大平台互动性及增加使用人员的认同感。布局方面主要包括平台系统类型设计、网页设计、内容模块设计、检索和信息库设计等,建设中应注重多元化优化组合,力求突出主题、层次分明、使用便捷。如平台系统类型除教师答疑和指导模块以外,还应包括用户管理、学习资源下载、经验交流、通知公告、信息检索等;网页设计不仅要有方便的导航和帮助系统,版面还要布局合理,各级网页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模块设计可依据学生专业、实习时间、知识内容特点、同一单位实习人数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完善,例如该平台就按专业不同分设“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和“船舶涂装工程”等五个子模块,考虑到学生在“中远船务集团”、“渤船重工”等企业实习人数较多,特设相应子模块,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索信息。

2 师生共建共管共用、教师注重引导和监督

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应以学生为主要建设主体和使用对象,师生共建、共管、共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实践应用效果。网络平台既要有学校和教师的空间,也要有学生的独立空间,使每个用户都能产生一定的网络归属感,力求使每位老师和实习学生都能在该平台中找到自己的“家”,网站的浏览次数才能不断增加,从而汇聚人气,进而大大提高网络平台的使用效率。

由于船舶工程系为学院主干系部,教学任务繁重,本系专职教师在完成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余无法长期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造成更新滞后,降低了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其乐于享用自己的建设成果,网络平台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该平台开放以来,学生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经常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等现场记录,再上传到平台,大家共同讨论,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平台中还为学生提供个人空间,使学生可以将每天的工作心得体会进行保存,相对于传统的工作日志来说,这种新形式的网络日志更易被学生接受,并能提高学生记工作日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平台中还设有学生专用讨论区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船厂实际情况、学生在船厂中实际待遇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热门话题人气过千,跟贴数百,学生各抒己见,创造出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此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向,保证学生的网络活动内容与实习过程紧密结合。

3 体现船舶专业特色、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

船舶工程系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和“船舶涂装工程”等内容。课程研究对象为具体船舶,实践性很强,而网络具有虚拟性,二者存在一定矛盾。网络平台建设必须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结合。为此,本平台中大量添加多媒体教学和实例教学的内容,如钢材预处理、分段装配、船舶下水、船舶舾装件安装、船舶涂装等,均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录像和图片信息库。为体现“船舶工程”特色,增加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建设中以“船舶建造”等内容为主体对其进行补充和包装,实践证明这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网络平台的档次和水平,还增加了人气。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吸引到了许多船舶工程专业人士的加入,特别是该院的一些老校友,他们大多数人已成为各船厂的骨干力量,而他们成功的经验恰恰是现在学生最需要和欠缺的。在平台中,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从实际出发,为应届毕业学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样,学生登陆该平台就等于有多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在身边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4 动态化管理、开放式运行

渤海船院船舶工程系现有“船舶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每年毕业学生为500余人。而“顶岗实习”是使学生都分散进入船厂,如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将不可避免。教学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先进、高效、便捷、资源共享等优势,动态化管理、开放式运行有力地保障了“顶岗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强了教学效果。目前“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时间上24小时开放,空间上全方位开放,使用对象包括学院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实习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5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目前“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责权不分,教师是兼职额外进行工作,常因科研、教学任务繁重而影响网络平台的建设、维护和运行;二是网络技术水平不够高,网络平台建设质量还有待提高;三是平台的影响力还应进一步扩大。针对教学网络平台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策略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和建设网络平台;二是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三是扩大开放力度,加强学习和交流;四是重视网络平台的长期管理和运行,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以增加用户数量,提高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林.“船舶工程系毕业实践探讨与研究”[Z].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立项课题,2008,4.

[2]“船舶工程系网络教学专用平台”存档资料[Z].2007,11-2009,3.

[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教学计划及实践教学大纲 [Z].2008.

上一篇: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内容建设促进微博信息传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