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设计探究

时间:2022-04-25 09:29:46

思维训练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设计探究

摘 要: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聚焦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目标应指向除了关注语言知识的获得,更应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本文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不足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外研版Module 8 unit 2一节阅读教学课,从以思维训练的角度就如何设计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向 阅读教学 提问 例析

英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语言信息输入途径,也是英语教学中每个单元教学的重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关研究显示,我们所得到的知识大多数来自阅读。而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过程(Goodman,1967).阅读的过程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而理解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文秋芳、周燕(2006)认为,语言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杜威,1936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聚焦点。反馈学生对初中英语阅材料的理解,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问题设计得好,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同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进而对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不足

提问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常常会发现许多教师在对具体问题的设置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一)问题随意,缺乏梯度

问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提问恰当、得体、循序渐进,可以拨动学生思维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之,提问随意生硬、深浅无序、缺乏梯度,就会让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或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范畴,这样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八年级上Module7 Famous Story Unti1的教学中,在向学生展示本课标题后,笔者曾随口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Do you know why is the story famous?而这一问题一提出,我就感觉不妥,因为这样的问题已经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也没有通过梯度呈现,学生实际上是很难回答的。

(二)问题直白,缺乏探究

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存在着为了问问题而提出问题的现象。且往往是问题设计过多,问的内容又过于简单直白,如此,学生的思考就难免缺乏深度,思维训练自然也就无法落实。有研究表明(Sadker 1991),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大部分是记忆性问题,那是难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三)提问后停顿时间少,学生思考不足

我们常常会发现,部分教师怕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提问后就急着找学生回答。这样,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很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向前赶,提问也就只能变成蜻蜓点水,流于形式。由于问题间的停顿时间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思维训练是不可能得到落实的。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教师甚至还习惯自问自答,这样的所谓提问当然就更是无效的了。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设计例析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面对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实现英语阅读课堂的高效,首先就应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呢?这里,通过对下面课例的分析,我们来看看究竟该如何去设计以思维训练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Module 8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是以谈论Accident 为话题的阅读课。本课的文本框架和文本内容比较适合提出能让学生深层理解的问题。同时,本课涉及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掌握一些基本急救措施的相关内容,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而安全意识淡薄、急救常识匮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的现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环节及提问设计

1、导入环节的提问设计

(1)创设悬疑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上课初,笔者根据教学设计目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T : Hello,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animals? S : Yes !

T : OH yes, people like animals because most of them are nice, lovely, such as dogs ,pandas ..

Bu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surprising thing I bought yesterday?(用非常夸张的语气)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迷人特质,在导入环节,通过悬疑设问去激发学生好奇心,有助于focus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习的兴趣。

T :Look!Here it is!(向学生展示一部套了蛇形外壳的手机) Do you think it is a surprising thing?

S : Oh, yes.

T : When I showed it to my son , at first he told me he was a little afraid ,because he thought it may bite him .(做咬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实物的呈现、具体动作的展示,学生很容易理解bite 的含义。

(2)利用单元标题设置问题,提高学生预测能力

文本解读的深度将决定阅读教学的广度和高度。这就要求教师有效解读,并用最佳的教学方式阐释文本的内容和理念,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对文本的解读通常是从标题入手的。本单元主题标题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针对单元主题标题,笔者设计了系列问题链,来训练学生语言思维,同时阅读文本的理解搭建支架。

Q1: T : From the title can you guess what bit me ? S : Snake

Q2: T : From the title do you know where the snake was? S : On the ground .

T : How do you know? S :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Q3 T : From the title ,can you imagine how many times the snake bit me ?

S : Twice .

T : At least twice, is it right? S : Yes .

T : How do you know? S : Again.

【设计意图】单元标题往往是该课的中心句。本单元的主题句既包括了语法知识:过去进行时态,也包括了文本话题信息:厨师与蛇的故事。从句子中找出所需语言信息能训练学生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笔者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提问,最大限度的提取了单元中心句所包含的逻辑信息,既再现了词汇:bite ,也帮助了学生理解句子内涵并有效拓展。

2、 阅读教学环节的提问设计

(1)从阅读文本插图入手设置问题

对阅读文本解读还可以从文本插图入手。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来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

Q: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浅层问题为下面做铺垫。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再现和学习相关词汇: fridge 、 bottle 、cooker 、cook 、snake 、mobile phone.然后,笔者从图片表层信息开始逐步提问:

Q:What is the cook doing ? What is wrong with the cook’s hand?Where can you find that the snake bit the cook twice? So you can see how serious the accident was !

Q: What did the snake do with the cook? Does the snake feel strange ? How do you know?

通过追问,学生从图片中找到了snake 头上的星星。然后笔者又问:If you are the snake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ok? And what do you do after biting the cook? If you are the cook , what will you do after the snake bites you.

通过这些发散性问题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也可让学生想象西方人的幽默方式。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本提供的插图进行深度挖掘,设计层层深入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预测,为下一步阅读打下基础。同时可通过追问来巩固和学习相关词汇,发散学生思维。

(2)利用文本标题提问,把握文章题材

笔者向学生展示本阅读课标题:Smile ,please 语篇标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精炼表达形式,能帮助读者预测文章的内容、理清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也能帮助读者学习和欣赏英语。本课中的标题,有丰富的内涵值得挖掘,很能够体现欧美文化中黑色幽默元素。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标题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Q: T : Who said “smile ,please”? S : The cook, Henry

T : Who did he speak to? S : The snake.

T : Can the snake understand what Henry said ? S : N0.

T : So can you imagine what is Hery like?

A. helpful B .serious C. kind D. humourous (风趣) E .Clever

在给出问题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在快速阅读后,同学们在D 和E选项中纠结,笔者告诉他们D 和E 深刻地显现欧美语言文化中的幽默性。同时,笔者又问到:Can these titles replace “smile ,please” A.A snake an a cook B. an accident happened in a kitchen C. A dangerous snake D. was Henry lucky? 学生在思考后都认为不行。然后笔者又追问:Why?

【设计目的】对课文标题的深入分析,能够让学生理解标题对于文章的作用,也可让学生学会从何种角度来选择文章的标题。

(3) 快速阅读理清文章脉络

① Henry was working in the kitchen.

②The doctor sent the photos to the zoo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the snake it was.

③Henry left hospital after doctor gave him the right medicine

④The snake bit Henry by the hand

⑤Henry showed photos to the doctor

⑥The doctor looked over Henry

⑦The snake arrived from Asia and hid somewhere.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整体性,一篇课文是一个语言和思想连贯的整体,既有完整的思想,又有完整的结构,而结构相似的文章也称为课文模式(胡春洞 1990)。本课,笔者采取的是先整体再分段理解的阅读教学方式。

(4) 细节阅读提问,挖掘文本,加深理解

在细读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① Para3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 ” who says that? Who does Henry speak to?

② Para4 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涵进一步挖掘理解。

Q:Henry took photos of the snake which may be the reasonable reason?

A he knew it would save his life

B he has a new mobile phone,he just wanted to try how to use it to take photos.

C He is the fan of photograph

D He has never seen such kind of snake before,it was interesting to take photos of it .

Q:When Henry took photos of the snake, did he realise it would help his life? How do you know ?通过追问,学生在第6段中找到这样的句子:As he was lying there in great pain ,Henry suddenly remembered the photo.

③ para5

Q:From the passage , what kind of the snake is it ? A friendly B dangerous C lonely 之后笔者又追问:How do you know ? 学生从文章中:his hand began to hurt badly 以及第六段 in great pain 中得到了答案。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能提高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推理和判断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平时对阅读文本的处理多在字词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上,对细节内容的捕捉上,深入挖掘文章进行推理和判断训练的较少。本课中,笔者利用文中提供的已知信息、文章结果、逻辑关系和语篇特点,对文章或问题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3、阅读后的提问设计

(1)依托关键词设置提问,再现语篇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是一篇短篇小说,围绕厨师和蛇的故事展开。对于故事型阅读材料,以时间线索为关键词,是再现文本的有效方式。笔者设计关键词为:climb, hide, hurt, medicine, pain, throw.

【设计意图】

所选几个关键词词均为本课四会词汇,也是本课的重点词汇。通过任务的完成,可再现语篇

(2)依托思维导图,训练语言导出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也叫心智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发散性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关键词和图像表征信息,可以激发学生新的思维和想法,从而充分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思维导图(如图)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设计意图】

笔者通过设置思维导图,一步步再现文本,让学生根据线索导图来复述课文,将抽象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故事情节,导出目标语言。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在现代班级授课制度下,提问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斯大林说过:“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景,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

的确,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用词汇组成不同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正是思维在起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问是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而又和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进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发展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以学生为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张智宏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01

[2] 《从一节示范可谈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宋平平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03

[3]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骆北刚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13

[4]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凤敏 中学外语教与学

[5] 《依托关键词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屠艳宁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02

上一篇:强冬性大白菜新品种黔白9号 下一篇:谈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