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时间:2022-04-25 08:13:37

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摘 要】线损管理水平是衡量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之一。线损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贯穿于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最终体现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线损管理的意义、影响线损的不利因素及线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技术措施

1.线损管理的重要意义

线损率是电网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同时,线损管理涉及面广、跨度较大,又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作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低压线损率指标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

2.影响线损的不利因素

2.1用电管理方面

(1)用电设备和变压器负载不配套,“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状况时有发生,引起损耗增大。

(2)客户的无功补偿不合理,不按照经济功率因数进行补偿。

(3)电能表未按规定检修校验。

(4)计量互感器变比配备不合理,极性不明,精确度不够。

(5)计量设备容量大,用电负荷小,长期过负荷或空载计量。

(6)计量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疏忽计量设备运行管理。

(7)无表违章用电,抄表日期不固定,存在不抄、估抄、漏抄或延长时间抄表等现象。

(8)人为漏电。

2.2架空线路方面

(1)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

(2)导线截面小,长期过负荷或不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3)线路低负荷运行,如一些线路季节性用电,平时只有少量照明,负荷小电流小,损耗所占比例大。

(4)接户线过长、过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5)瓷横担、绝缘子表面严重积灰、油泥、污染物等,在雾天和小雨天气,表面泄漏电流增加,污区不清扫、不清洗。

(6)零值、低值、破损绝缘子穿弧漏电。

(7)线路接头电阻大,增加接触面发热损耗。

(8)导线对树枝碰线引起漏电。

(9)雾天、大风碰线、倒杆引起事故。

(10)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损耗相应增加。

(11)低压线路过长,末端电压过低,损耗相应增加。

3.线损的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营业的局长任组长,设立专(兼)职线损管理员,形成完整的线损管理体系。

(2)实事求是地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合理制定线损指标。开展线损理论计算,使我们能找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为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并能有效地抓住降损工作的重点,提高降损工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根据现有供电设备及负荷情况,进行理论线损计算,从而为合理制定线损考核指标提供理论数据,使线损考核指标更加合理化,使线损管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通过不断收集整理理论线损计算资料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为制定以后的降损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为规范线损管理打好基础。

(3)搞好线损分析,制定降损措施。每月由供电局长主持开展线损分析会,及时掌握上月线损完成情况,并分台区、干线进行线损分析,重点对线损较大的台区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确定降损方向,以不断提高线损管理水平,使降损工作有的放矢。

(4)严格抄、核、收工作制度。加强抄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抄表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行配电变压器总表与变电所关口表同步,且达到高压、低压计量表同步抄表,防止估抄、漏抄、错抄现象,减少内部责任差错,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发生。

(5)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选用计量装置及其安装位置,对电能表进行定期校验。供电局应设专人负责管理计量装置的运行事项,实行表计和表箱集中管理,计量柜采取防窃电措施,杜绝人为的作弊现象。经常组织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注意表计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接线接头是否接触良好,防止表计和互感器错误接线,切实提高互感器和表计的准确度。

(6)制定严格的线损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制定线损指标要科学合理,考核指标与工资奖金挂钩,建立激励机制,奖惩兑现,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对未完成指标的工人,线损管理人员应帮助其分析查找原因,在下月采取有利措施,提高职工对降损工作的积极性。

(7)坚持经常性的开展用电检查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偷窃电,对窃电行为,发现一次严厉打击一次,决不姑息迁就。

4.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4.1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在负荷的有功功率P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小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 Q,进而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及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

4.2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

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升压改造可以与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进行,减少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简化电力网的接线,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以显著降低电力网的线损。具体可有如下措施:

(1)分流负荷,降低线路的电流密度。利用变电站剩余出线间隔,对负荷大、损耗高的线路进行分流改造,通过增加线路出线的方式降低线路负荷,从而降低线损。

(2)调整负荷中心,优化电网结构。针对农村10kV配电网中存在的电源布点少,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采取兴建新站和改造旧站的方法来缩短供电半径,农村低压配电网中则采取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方式来达到节电的目的。

(3)改造不合理的线路布局,消除近电远供,迂回倒送现象,减少迂回线路,缩短线路长度。对运行时间长、线径细、损耗高的线路更换大截面的导线。

(4)在配电变压器方面,仍有S7型高能耗变压器在运行,S9节能型变压器的普及不够。运行中的配电变压器普遍存在台变容量过大,而负荷率(在最大负荷时)很低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更新高损主变,使用节能型主变。主变应按经济运行曲线运行,配有两台主变的要根据负荷情况投运一台或两台主变,并适时并、解裂运行,有载调压的主变,要适时调整电压,使电压经常保持在合格的范围内。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线损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3提高计量准确性

更换淘汰型电能表,减少计量损失,积极采用误差性好、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且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对专线用户加装更换失压记录仪,并推广使用具有宽量程,高精度电子式电能表,为一些用户装设IC卡表,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方抄表。每月抄报日应及时核算当月功率因数是否在0.9以上,不足时应考虑采用高压补偿措施。对大用户可装设带分时计费的无功电能表,进行高峰时段的功率因数考核。

上一篇:谈如何提高高效课堂展示环节的有效性 下一篇:对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