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我国古代的体育活动

时间:2022-04-25 04:34:54

从《诗经》看我国古代的体育活动

摘要: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财富,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现象。《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含了众多的诗歌,在最大程度上记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生活状况。本文将以《诗经》为载体,对其中包含的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体育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诗经》 古代人们 体育活动

很久以来,我国的学者一直重视《诗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为它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诗经》中所蕴含的古代人民的体育活动的描述。因为《诗经》创作的素材就是来自于上古时代的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再者是体育活动是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转变而来的,所以,在《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和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通过文字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出劳动人民的体育文化内涵。下面本文将以《诗经》为载体,对其中的诗歌作品中的体育活动的意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狩猎、武术、游泳和御术等,让我们可以对古代就已经存在的体育活动有更深的了解。

《诗经》主要收录和总结了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共计有三百零五首(现存的),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从里面的诗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劳动人们的生活智慧,一起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些诗歌里面将近有一百首都是关于古代劳动人民的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描述的,蕴含了我国古代最原始的体育意象,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诗经》中有关狩猎的描述

在远古的先秦时期,,由于生活所需,人民经常狩猎,所以射箭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军事活动中,弓箭更是重要的作战工具之一,军队的士兵要经常进行骑马和射箭训练,以此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在《诗经》中的《礼记・射义》里就讲到古代君王在进行人才选拨的时候,在进行测验的时候有一项必考的科目就是射箭,以此来对军事人员进行考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射箭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狩猎是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获得食物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我国古代进入到农业社会的时期,也就是奴隶社会的时候,狩猎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的谋生手段了,朝着一种休闲的娱乐化方向发展,受到了达官贵人的青睐。与此同时,经常参加狩猎射箭活动还可以强身健体,在当时的社会中,拥有强健的身体和高超的射箭狩猎技术的猎手和武士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

在《诗经》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狩猎场景的描述,比如在《周南・兔置》中在描写战士们的狩猎活动的同时就将他们的心理活动完美地呈现给了我们,在武夫和公侯们进行狩猎激烈争斗的过程中,等级的差别已经不是很重要,更在乎狩猎技艺的比拼。在每一场狩猎情节的描写中,都是先布置好兔置,在一旁的战士已经准备多时了,随后战士们在仔细观察了兔置的地形情况以后,开始商量解决方案,在各个交通路口开始设防,最后一句描写的是武夫们凭借着高超的狩猎技术给公侯们捕获了很多的猎物,成为了公侯的好谋士。虽然这样的诗歌很短暂,但是在诗歌中将将士和武士们聪明才智和勇敢骁勇以及对于主人的忠诚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从诗歌中看到了武士们的飒姿英爽,对她们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的价值进行了肯定。诗歌用了比和兴的创作手法,使用兴的比如“肃肃兔置” “赳赳武夫”的重复使用,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把猛虎比喻成了敌人,衬托出了武士们的英勇善战和英雄气概,从诗歌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出作者对于武夫们的赞赏,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那个时候高大勇猛的男子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在《诗经》中,对于射箭和狩猎这样体育活动的描写比比皆是,在诗歌《齐风・卢令》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女子眼中的射手的形象,体格健壮,多智多谋,技艺超群,就连射手的猎狗也是非同寻常,有着主人一样的勇敢;又比如在诗歌《小雅・吉日》为我们展现了周宣王田猎时候的整个场面,对射手的精湛技艺和周宣王的英明聪慧。在《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作品中都有关于狩猎和射箭的场面,刻画了古代人英勇健壮、飒爽英姿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拥有强健体魄和高超射箭技艺的男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很受欢迎的,说明了当时社会对于箭术的推崇。

二、《诗经》中有关武术的描述

秦汉是一个多事之秋,战乱不断的年代,各个国家都很注重本国军队的训练,健康的体魄和精湛的技艺是对于士兵的必须要求之一,只有大幅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在纷乱的战争中不被灭亡,这些早期的军事训练以后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军事体育。在《诗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各国军队训练的诗歌,但是主要分为两大主要类型:第一种是对于武士进行歌颂的诗歌,第二种就是对战士生活和训练进行描写和刻画的诗歌。

由于秦汉时期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于武术的崇尚和推崇,以及对于弱者群体的藐视的社会风气就相应地产生了,在《诗经》的《小雅・小星》中对于这一社会现象有深刻的描写。诗歌通篇都表达出当时社会中对于勇猛的武士的敬佩和对于柔弱的谋士的鄙视之情,虽然当时社会上的谋士已经多得不计其数,但是谋士们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实的水平和战场指挥经验,只怕是刚上战场就被吓破了胆,没有了往日里高谈阔论的激情和才华了,在诗歌的末尾处,更是将谋士们有谋无勇的胆小怕事,不堪一击的形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谋士们卑微的社会地位。出自《吕氏春秋・安死篇》的这两句诗“无兵搏虎曰暴,无舟渡河曰冯”讲述的是一个勇敢者的行为,这样的描写在《诗经》中是比比皆是,“暴虎、冯河”是用来对武士进行形容的专用词语,同时这两个词语也是人们用来证明自己的英勇和才能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时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主要评价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拥有强健的体格,精湛的技艺和无谓的勇气是秦汉时期古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条件,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境界。

在《诗经》中,对于士兵征战生活的描写的诗歌主要集中在《周颂》和《鲁颂》两部作品集中,比如《桓》描写的就是武王克殷对四方进行征战的作品,对统治者的聪明才智进行了称赞,对于士兵的智慧谋略勇猛威武、视死如归的奋斗精神也进行了颂扬。这些文学作品都充分体现出当时武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远古时期人们对于武术的推崇和对于武士的敬佩之情。

三、《诗经》中有关御术的描述

古代六艺之一就有一项“御”,指的是驾驭之术。古代的道路并不像现在的那样平坦,所以驾车也是一项考验技术的活动。古时的车子需要依托马拉动才能行使的,但是马是不容易被控制的动物,所以要想使马安全听话地拉车,这就需要驾驭者必须拥有高超的驭马技术,驾驭者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除了要熟悉掌握握髻、游环、马三者的关系还要学会他们之间的配合,因此当时的御术也是军事技艺中的一项常规项目。正是由于御术的重要性,所以描写御术的诗歌在《诗经》中也有很多,有的是对驾车的活动进行描写的。有一部分是对战车进行描写的。从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人们战胜自然的成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御术描写的诗歌,比如《清人》就是一首对驾车技术进行描写的诗歌;在诗歌《秦风・马四膨》中更是将人、马、车和谐统一的场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诗歌描写的是秦君在狩猎过程中驾驭者发挥的重要作用,驾驭者凭借着其高超娴熟的驾车本领,无论是秦君在进行猎物追捕的过程中还是在闲暇游玩的时候,驾驭者和马车的功劳都功不可没,秦君的狩猎的丰厚成果和驾驭者的娴熟驾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驾驭者让马车和秦君进行完美地配合,这才有狩猎的丰厚成果,在游玩北园的时候,正是由于驾驭者很好地控制了马车的行进速度,使马车平稳地行使前进,就连马脖子上的铃铛声也可以清晰地听见,这才让秦君舒适地欣赏了北园优美的风光。

在秦汉时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是经常的,马车和弓箭是作战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这也是秦汉时期的社会特征,所以在《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射箭、驾车、御马和武士描写的场景,其实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的刻画,让我们亲自感受到了当时刀光剑影的生活,以及社会中对于武士的崇拜之情和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四、结语

在《诗经》中出现的各种远古时期的体育意象,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一种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了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生活态度和体育精神,给现代人以启示,从而塑造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武术,狩猎和御术这样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向读者传递出其中所蕴含的强身健体和作风磊落的信仰,启示我们要保持积极奋斗和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等。在《诗经》中,我们读到了众多的古代体育活动的意象,这也让我们领悟到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也启示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文清 诗经与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1985,02

[2]马楠 解读《诗经》中的体育意象[J].芒种,2012,15

[3]王京龙 诗经》所见早期体育娱乐活动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 01)

[4]张树军 从“古代体育题材诗歌”探讨古代体育的繁荣[J].芒种,2012,19

[5]宋迎东 黄燕娥 《诗经》中的生命观及其对体育养生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 02

[6]詹兴永 中国古代体育文学初探[J].作家,2011,16

上一篇: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三) 下一篇:从文化的视角探究汉英言语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