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中国传统年画”

时间:2022-04-25 04:10:03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中国传统年画”

摘 要:中国传统年画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民间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是我国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本文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年画所凝聚的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和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传统年画;审美价值

1.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观点

1.1文化的定义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文化人类学是以整个人类及其文化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化”。人类学家从整体观出发去了解文化,发现人类不同民族从一开始就各自发展出一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人类群体生活调适环境的必然结果。人类调适环境所产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是文化,它包括人类在共同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2传统年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传统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农耕社会的缩影,是优秀的民俗文化农民文化,它从最初的神祗崇拜和信仰逐渐发展成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以这样的形式表达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传统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的传说,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如今这种形式在部分地区仍然是保留的,但年画的意义已经逐渐从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演变成传统文化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它的审美价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渐大于了最初的实用功能价值。传统年画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在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中有着较高地位。

2.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传统年画审美特性

2.1传统年画在风格内容上的审美特性

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类,无论是门神、故事还是祝福吉祥等内容,都在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现存的许多年画作品已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文化差异较大,而年画也有南北之分,两者具有各种的特色。北方干燥,地域辽阔,年画作品多程粗犷之态。而南方水土湿润,人杰地灵,年画多是娟秀可爱,精细稳重。也就是说,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环境中诞生的年画,具有不同的风格和内容,看似简单朴实的年画却具备了历史积淀的厚重感和文化连续性。所以在年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背后,是有许多我们去深究的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传统年画有许多惯用题材,多数不仅是体现事物或生活现象的本身,而是通过特定形象及其形象间的组合,蕴育更深刻的内涵。所以说,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年画的外在形式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却更为关键。

2.2传统年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审美特性

年画艺术所追求的往往是吉祥色彩,因为年画本身表现的是一种喜庆艳丽热烈的效果,从而表达人民群众向往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一般而言,年画用色纯度高,对比强烈,主色通常为青、赤、白、黄、黑色,趋同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念,这样的用色虽然简单却很好的突显了气氛的热烈和喜庆,充分的体现了民间色彩的审美心理。年画一般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清晰,装饰意味强,且有多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绘画画种,对丰富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产生于一定的文化母体,年画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审美取向和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涵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传统年画的变更并不是偶然产生,也不是随机孕育的,而是传统年画作为一种劳动者的创造在民间的美术世代相传,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也渐渐在人民群众新的审美要求中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异。年画的审美价值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时代绘画艺术的具体体现,审美价值的发展变化是跟一定时代的艺术成就相辅相成的。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造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时代的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3.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传统年画的文化价值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年画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美学上的价值,更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研究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资料,是中国古代人民留下的并延续至今的文化财富。年画是一种凝聚着丰富文化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民俗特色、地方色彩和装饰意味,同时也体现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可以说,传统年画是民间信仰的传承和延续,是不同地域文化民俗的载体之一。年画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自然崇拜的产物。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觉得两位大将太辛苦,心中大为不忍,所以特地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年画从神祗崇拜和信仰逐渐发展成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它凝聚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审美情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的具体体现和集中传承,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研究中国古代民俗生活和民间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同时,传统年画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普及面广泛,长期以来,对民众的教化,审美传播的作用是任何一种绘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2] 薄松年.中国年画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

[3] 李新华.吉庆有余话年画[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树村.中国门神[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上一篇:关于《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研究 下一篇: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