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也有破坏力

时间:2022-04-25 02:31:08

人类可以忍受的最大声音

声音的频率用赫兹(Hz)来计算,声音的大小用分贝(dB)来表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频率变化的范围很大,从20~20 000赫,强度范围在0~120分贝。声音在40分贝以下,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声音在40分贝到60分贝的时候,人如果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噪声平均每提高3分贝,噪声能量就会增强一倍,当声音达到65分贝到80分贝时,人的心血管受伤害的程度要比生活在50分贝的环境中高出20%以上。当声音超过80分贝时,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很大伤害。当声音超过100分贝时,人们会感到难以忍受。声音达到120分贝以上时,相当于一架波音747飞机从身边飞过,人体健康将会在短时间内受到极大的伤害。当声音达到125分贝时,会让人觉得头疼。人耳能够承受的声音是160分贝,一旦超过这个数字,耳膜可能会破裂。人类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声音是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的声音,当时在160千米外测到为180分贝。声音过大会对人体的内部器官造成损伤。如果人在20千米的范围内听到200分贝的声音,压力波会损害肺部,导致外部空气进入血液,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为什么我们不能忍受没有声音

相反,如果突然没有了声音,我们会怎样?如果让你在一个无声密室――听不见任何外界的声音,连自己的心跳、呼吸都弱化到了9分贝的房间,你能待多久呢?一天?几个小时?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独处冥想、与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深处声音的机会呢?那你就错了,至今为止,在无声密室里待的时间最长的记录是45分钟。

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是美国南明尼亚波利斯的消音实验室。消音实验室的墙壁用1米厚的玻璃纤维隔音棉、双层绝缘隔音钢板和0.3米厚的水泥制成,消音效果高达99.99%,从而令房间内几乎没有任何声音!更神奇的是,消音实验室不仅“攘外”,而且“安内”,它阻隔外界的声音传入,也能吸收房间内部的声音,不论是平常60分贝的说话声音,还是30分贝的睡觉声在这个房间都被弱化成9分贝。9分贝是什么概念呢?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了。

在这种死寂般的环境中,人会有什么感觉呢?人一般是通过走路时听见的声音来确定方位的,但在无声密室中,你没有任何线索,你失去了所有让你保持平衡和行动的知觉线索。那是一种让人感到极度迷失的体验,你会觉得仓皇失措,甚至感到无法站立。安静到极致,像回到远古未开化的时代,各种幻觉会模糊你的神智。

“无声密室”还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训练基地之一。太空就如同一个绝对寂静的“无声密室”,宇航员能否在这种环境中保持专注力至关重要。只有在“无声密室”接受过训练后,才能保证宇航员能够忍受外太空那种死一般的寂静。

为什么有些声音使人难以忍受

科学家在一个听力测试中,让听众划分声音的等级。在一系列的录音中,指甲划玻璃黑板的声音最令人讨厌。当听众听到不愉快的声音时,他们的皮肤电导率会发生明显改变。可见令人不安的声音可引起人明显的生理反应。

有科学家认为,这种声音与某类猴子在察觉到危险情况时发出的声音相仿,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回避险情的条件反射之一。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对这种凄厉的声音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年。科学家把这种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进行了比较,结果意外地发现,一种猴子在察觉情况危急时发出的尖叫声与这种玻璃黑板的划声极为相似。科学家推测,我们在听到这种声音以后出现的毛骨悚然的不自在感觉,也许是我们祖先刚刚学会用两条腿走路时的“远古记忆”,即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附近有险情存在”的远古记忆。也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依然残留着这么一种条件反射。

最近,科学家又对其有了新的解释。在近期的《神经科学学报》上发表的报告说,指甲刮玻璃黑板的音频、尖叫声、新生儿的哭声均处于2 000赫兹至5 000赫兹之间。新生儿的哭声让父母无所适从,很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生成的古老生存本能,以确保新生儿不被忽视。研究发现,人类对尖锐的高音特别厌恶,是因为大脑的杏仁体对上述音频难以忍受,传达出痛苦信息给听觉皮层,进而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甚至全身起鸡皮疙瘩以排斥这类刺耳的声音。

科学家分析人们看到电影中恐怖镜头时发出的尖叫声,据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其尖叫声都极为相近。看来这种不快的感觉是相通的,这里也许潜在着一个与我们人类的起源交织在一起的重大课题。

上一篇:有一味中药叫母爱 下一篇:魏晋文人的生命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