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的效果

时间:2022-04-25 12:08:36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使命入手,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开展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效果分析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着眼职业教育的使命以及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为重点推进“文化梯度育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全体教师将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为解决教书育人“两张皮”问题开展积极和有益探索。在系统环境的支持下,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推进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总结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及其效果,既可以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更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课程性质来看承载着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使命,其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

1.1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和基础,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天然纽带。唯物辩证法中所包含的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和对待事业,以确立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矛盾观在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多样的就业机会中辨别自身的岗位胜任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强调个人的职业观和职业素养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在树立科学“三观”的基础上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发展观可以帮助学生个体不断发展自身的长处、完善自己的短处,充满信心追求新事物,并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1.2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科学的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培养道德情操的,唯有在此基础上才有资格谈职业素养教育如何开展。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典型人物榜样示范到历史发展脉络启示,都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契合个体职业价值追求的真实榜样,为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提供强大的价值导向。例如,敬业奉献的凡人善举、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等易于接受和学习的榜样人物。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尤其是传统职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为职业素养教育展示了有力的价值启迪。责任、纪律、协同、创新等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要素,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地将促进民族进步、服务国家发展作为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1.3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强大的实践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通过辩证的认识运动,把课堂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以及由此激发的具体实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内在要求,为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学生文明养成、教师示范表率等具体环节提供了实践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构建一套包括内容、要求、考核在内的,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方法体系,激发学生日常实践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思政教师更要重视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为人师表不仅仅展现在短暂45分钟的课堂中,更要体现在走下讲台、走近学生的无限时空中,以便增加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的机会,努力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2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2.1以理念确立、系统支持、举措细化构建顶层设计

未来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既要掌握熟练技术,又要坚守职业精神,观念的悄然改变显示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仅仅凭借自下而上、各行其是的创新行动的已经满足不了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为此,学校在对未来职业教育趋势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体系化的战略规划。其一,明确核心理念和目标是顶层设计的首要特征。学校结合文化教育自身规律及其方式调整的需要,基于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文化梯度育人”的核心理念,其目标在于集中有效资源循序实现育人目标。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是“文化梯度育人”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实践的核心理念和目标都是学校顶层从全局的角度决定的。其二,注重整体关联和系统支持是顶层设计的关键。学校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过程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协同发展,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齐抓共管,教师、管理者全员参与,第一、第二课堂全过程对接,教室、寝室全方位推进,学校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之间围绕“文化梯度育人”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有效关联、有机匹配与有序衔接。其三,实际可操作性是顶层设计的重要环节。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设计了诸多具体的实现手段,例如,修订课程标准明确素养教育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融入职业价值观与通用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固定联系二级学院并接受双重考核,以融入专业为着眼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二级学院提炼专业核心素养,并在专业课程中突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等等。这些具体举措吸收了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传承了前期实践的优秀经验,具有较强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2.2以专题嵌入、情感体验、习惯养成优化教学实施

要达成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目标,中心环节是优化教学实施。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学也正在成为教师的普遍做法和自觉行为。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挖掘整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促使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就有必要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针对“适应职场”共设置了1个模块3个专题,模块化、专题式教学将职业素养教育从随机融入向专题嵌入转变。专题式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可以提高针对性和深入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并非在于知识掌握,而在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此意义上,实践教学是将职业素养教育从接受理解向参与体验迁移的有效方式。例如,“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调查”等实践教学,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社会活动和情感体验,对于提升职业素养尤为重要。除了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更需要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使教学达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要求。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涉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课堂文明、宿舍文明、餐厅文明、网络文明、举止文明等五个方面,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对于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效果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3以内容扩展、主体转换、方式灵活构建多元评价

切实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和导向、诊断和调控作用,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选择。学校针对实际评价需要,大胆构建体现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需求的多元评价,初步做到了评价内容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形式多样。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力求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有所突破,除了对知识掌握、实践创新能力的考察,评价内容更需要包含对品行修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记录学生平时表现的过程性评价摆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并与学生实践表现、期末考试成绩等共同作为综合成绩的参考依据。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尤为重视学生自主评价。在评价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情况时,要求学生对照标准对平时表现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及同伴互评。学生自主参与的开放式自评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职业素养的发展,实现主体价值。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重视运用高效、巧妙、多样的评价方式,大到期末的考试与考查,小到加分激励、言语体态激励等。多样的评价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获得的多样评价强化对自身优势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在被检查者和检查者之间转换角色,反思自身不足促进短板发展,最终实现“调控”成绩的目的。

3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分析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目标达成状态的观测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在分析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时,“以学论教”还是较为妥当的方法,尤其是需要强调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育效果。具体的说,就是要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为此,面向全校2015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做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分析。

3.1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认知、确立职业理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有助于学生提升职业认知。超九成学生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提升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知有帮助。其中,6%的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了自主创业机遇,体现出职业素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价值已开始展现。第二,有助于学生明晰职业理想及差距。调查表明,超八成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理想,近一半学生表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帮助自己认清自身与职业理想之间的差距。第三,有助于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9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对于自身在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设计生涯路径、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均有帮助。大部分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形成了较为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态势下,学生对职业价值的判断、择业倾向等总体趋于务实,同时也呈现新的特点。如,职业选择中注重物质利益的比例并不高,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并未成为学生择业的主要标准,符合专业特长、具备发展空间逐渐成为主流价值取向。超六成学生希望从事的职业能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生在对待工作方面,超九成收获了情感、态度、责任,尤其是“责任胜于能力,责任就是使命”的职业理念已初入人心。在职业价值观培育方面同样也存在不容乐观的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职业理想教育尚未突显其作用和地位,仅15%的学生认为职业理想确立主要受思政教师的影响,16%的学生表示还未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如何在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二是学生就业自信普遍不足,在自我认知方面能发现自身优势的学生仅12%,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的学生仅6%。就业自信心是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水平的综合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协同其它教育力量共同培育。

3.2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通用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分析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用职业素养教育注重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通用职业素养正在整体而有层次、多维而又动态地逐步向前推进。调查显示,超过97%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在通用职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中获得了明显提升。在反思素养、应用素养、意志素养、道德素养、社会素养等五个方面的子素养中,学生的提升占比情况总体较为均衡,大多在10%~30%之间。其中,在完善自我的反思素养、创新创业的应用素养、善于坚持与抗压抗挫的意志素养、勇于担当的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的社会素养等方面占比较高,基本处于30%以上。这些较为明显的特质表明,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是与学校文化相适应、与学生个体发展相适应的,而且该实践已经激发出学生自觉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学校的科学发展发挥出能动的反作用。相应地,在接受批评的反思素养、做事认真与追求完美的应用素养、敢于攻坚的意志素养、严谨负责的道德素养、人际交往的社会素养等方面则占比较低,基本处于10%~20%之间。这些较为弱势的指标显示,学生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显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在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3.3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的满意度总体较高。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学生总体是了解、满意并认为有帮助的。其中,79%的学生表示了解学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实践,84%的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做法和实践表示满意,8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文明养成要求对于提升职业素养有帮助。实践教学是影响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49%的学生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职业素养教育融入的不足,极大影响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这一数据表明,相较于课堂讲授和评价体系的融入不足,实践教学中的融入不足及其对职业素养教育实践效果的影响更受到学生的关注。此外,仅5%的学生认为职业素养教育合力不足,表明学校“文化梯度育人”理念及其实践较好地发挥了系统论的功能。29%的学生认为,与教育内容随机融入课堂教学、专题融入课堂教学以及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相比,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外实践活动更具有迫切性,更可以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改良评价体系是提升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重要对策。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评价学生职业素养成绩可以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33%的学生认为要重视思政教师记录的平时成绩,26%的学生认为要重视期末的考查或考试成绩。虽然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占比远低于期末成绩,仅占课程成绩30%,却在评价体系中受到更多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平时成绩的评价需要细化和明确标准,也需要思政教师的认真记录。在学生互评成绩中,25%的学生认为要重视同一团队同学的互评成绩,14%的学生认为要重视同一班级同学的互评成绩。这一数据比对说明,课程互评成绩的主体面临从班级到团队的组织重构。

参考文献

[1]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2]丁嫣,程靖,张瑞容.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118-120.

[3]殷文杰,王黎.从“形式趋同”到“内涵驱动”——试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方式转换的合理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91-94.

[4]安蓉泉主编.文化梯度育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王天红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故障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