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导向与创业能力的本科培养体系探讨*

时间:2022-04-25 08:57:11

基于创业导向与创业能力的本科培养体系探讨*

摘 要 阐述了构建创业导向与创业能力本科培养体系的重要性、目标、作用和内容,并进一步讨论和分析了这种培养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的方法与途径。进而探寻一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 本科培养体系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自主创业不得不成为部分毕业生的选择,为此,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尝试创业教育。因此,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科创业培养体系的研究,形成适合我国特色的本科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大的实用价值、推广价值,它可以较大地减轻高等院校就业压力,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接受较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创业或就业的能力,又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学生毕业时不能创业,也可为他们今后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业务拓展做好准备,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促进高校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进而探索一种创新人材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本科生创业培养体系的目标与内容

1.1 培养体系的目标

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将充分利用知识经济中信息服务、知识应用这些优势,以“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服务社会”为目标,以“信息服务、知识创新等”为内容,营造了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作准备,为形成创业能力打基础。配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业教育,可以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创造性人才。并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同时促进一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开拓精神。创业是开创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创业实践是运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与实际相结合,利用已确定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获得项目或商业机会,是知识应用和创新的结果。

1.2 培养体系研究的内容

培养模式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识别性的内容。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应该让大学生对诸如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创业的艰辛等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创业技能进行评估。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可以开始后续课程的学习。识别性的内容可以采用前期先导课的方式解决。

第二,知识性的内容。如创业过程及产品计划与开发过程、识别和估价创业机会、如何发展形成与组织团队并与团队共同工作、了解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相关因素、新创企业进入市场的一般策略、创业计划的基本要素、如何控制与管理新创企业的成长、新创一个企业对于管理技能的要求与挑战和在现存组织内部进行创业的性质与运作方式等,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采取必修课的方式解决。

第三,技能性的内容。了解如何获得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学会获取资源的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如参加创业大赛、成立虚拟公司模拟公司的运行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着力点,主要以选修课和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解决。总之,我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应该在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重点通过大量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

第四,条件及环境研究。大学创业教育,需要借助于各种手段进行,他需要学校诸多部门、教师及外部专业公司的参与。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进行拓展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和企业的咨询活动,并创造条件开设创业实验室等。

综上所述,这种模式主要突破预计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传统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训练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实训活动,使学生具有创业的品质和素质;二是从流程的角度来认识创业能力,从能力的驱动因素、流程(能力赖以产生的任务或行为)或结果等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并动态地体现在培养模式的师资与资源、内容与课程设置以及教授方式与过程等因素之中,构成创业导向及创业能力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结合专业设计出一些创业训练的创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促成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使学生逐步具备规避创业风险的意识,又具有正确选择起步项目与成长模式的能力。

2 培养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业教育模式可融合在各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执行,也可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单独组成班级运行。但这种培养方案不同于一般的学位培养计划,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要实施这种创业培养体系,应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2.1 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一些“知识粮食”,研究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培养方案,具体体现在学生竟争开拓力、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冒险性(指承但风险的意愿)五个维度的创业导向教育内容和创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教育、训练活动等因素中,以培养学生的观念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机会能力、投入能力,使学生通过这六种能力的和谐组合来参与各项创业活动的教育过程。使其能正确选择起步项目与成长模式,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强烈的实践性

强烈的实践性在创业教育和实施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业导向的培育、创业技能的开发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体现在具体的创业活动中才有意义。因此,创业教育必须在紧紧围绕创业导向和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加以展开的基础上,努力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和增强实践性,力争使学生充分靠近市场现实。为此,既要尽可能地把年轻企业家纳入到教育过程,又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置身于充满创造力、创新和独立的、比较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尽力使学生直接从事对新建企业至关重要的项目的活动。同时,强化教育中“灵活互动”的教授与学习风格,综合运用经营模拟、经营计划竞赛、专业化课程、与企业家座谈、案例研究、实际公司项目等教学方法,特别是运用案例研究和实际项目相结合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互动性

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对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进行更科学的分类,如创业精神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团队协作教育等,并立足于企业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和动态调整旨在培养不同创业导向和创业能力组合的教育内容和教授过程。尽力开设差别化课程,使这些课程紧紧围绕机会识别、市场可行性分析、风险企业计划、生产设计与组织、制度创新等加以展开,并辅之以旨在培养技能的课程,如谈判、销售、领导和创造性思维,技术创新管理和新产品营销等。此外,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有助于强化创业行为,能够为职能领域之间的差距架起桥梁,并充分吸收领导、组织变革和持续学习等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力争从内容(如营销)、技能(如领导)、行为和心智模式(如创造力)以及人格特征五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基于知识和经验的全方位教育。

2.4 教育效果有效性的测度和评价

创业教育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该注意教育效果有效性的测度和评价。与其他大学学位教育不同,创业教育的效率不可能通过毕业生的数量来平衡,其成功程度只能通过社会经济影响来度量。例如创建了多少企业、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创建的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何种类型的工作机会,这些企业的成长速度如何、是否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等,教育活动必须围绕创业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加以展开。

3 培养体系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新时期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必须建立并培养与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适应的能力体系。因此,必须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不断深化的方法和途径,应当通过创业的个案研究,深入剖析创新思维成功运用的具体实例,借助创新思维能力去开展和从事创业活动。培养创业能力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最根本的是要积极培养统摄、想象、概括、综合以及辨证分析等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联想、类比或推演,从而,能够整体把握创业过程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深化自身的创业能力。

第一,创建系统的培训体系,增加实习环节,全面改革创业素质训练。建立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创业素质训练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之外,还将设置科学的、系统的开放式创业投资课程,通过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大学学生的创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创业园、高新开发区及校友企业为依托,为同学创造实习机会,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并感受创业。

第二,开展拓展训练。以拓展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利用户外的游线形式,寓教于乐,模拟真实的管理情境,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

第三,组织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他对普及创业知识、倡导创业文化、发现和培养创业人才,将有前途的项目推向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强与校友、企业家的联系,增加互动环节,以校友、企业家的经验指导在校同学。通过邀请更多的校企业家参与培训、评审等活动,指导同学创业。同时举办沙龙、论坛等活动,增加在校同学与校友的互动,更好的以校友经验指导在校同学。我国的企业家身上闪烁着企业家精神的光芒,他们的自身素质、经历和体会将更直接地被学生所借鉴。

第五,推行团队导师制,完善优秀导师评选。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组织创业团队,加强导师职能,每个团队都应聘请导师。团队可以自己联系导师,学校将帮助团队联系和推荐合适的校内外导师,并对每位导师进行聘任,评选出最佳导师和优秀导师以促进导师积极性。

第六,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建立高校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对各学校而言可谓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举措。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多个高校专业学习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七,建立创业实验室。为了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尝试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室,将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公司中设有“董事会”、“虚拟CEO”来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大学生可以以企业家的精神体验一个真正的创业型公司的运作全过程,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八,创办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是一种更靠近技术创新主体、更容易为创业者提供创新支持的孵化器,他一般依托大学,并充分利用大学的智力、技术、试验设备等知识资源,以大学为主创办的机构,它应当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配套设施与活动的高级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创业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振光.创业家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罗天虎.创业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下一篇:有效设疑置问,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