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有银行的财务绩效分析

时间:2022-04-25 03:25:42

四大国有银行的财务绩效分析

[摘 要]本文选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财务绩效水平,试图从宏观政策,以及各银行自身的财务政策出发,找出各个绩效水平变动的原因,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继续提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财务绩效 银行管理

一、引言

由于我国体制、政策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在人员还是机构网点,以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均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是我国银行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市场经济调节的重任。

尽管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它们灵活的机制和各种创新的理念,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不光如此,我国已于2006年底对外完全放开银行市场,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我国银行面临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挑战。

二、财务绩效的分析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结合各大银行报表,本文选择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成本收入比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选择不良贷款率来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状况,选择核心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指标。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1)总资产回报率

总资产回报率ROA(return on total assets),又称投资回报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收益率= 纯利润 / 资产总额,

或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率NPM × 资产利用率AU

其中,净利润率NPM=税后净收入/营业总收入,资产利用率AU=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非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

总资产回报率越高,表明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越高,费用管理能力越强。

图 1 四大行2000年~2009年总资产回报率变化图

从图1,我们发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自2002年至2003年间发生了飞跃式增长,其主要原因为2003年底以来,工行、中行、建行通过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框架等,着力健全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管理等推进股份制改革。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给争论已久的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方案定了调,当年其总资产回报率增幅达到512.5%。可见,深入银行体制改革对银行总资产回报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净资产收益率

ROE,即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它不但代表将公司盈余再投资以产生更多收益的能力,而且还是是衡量公司内部财务、行销及经营绩效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报告期末净资产

图2 四大行2000年~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变化图

从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02年以前各自的净资产收益率都相对偏低,而2003年以后各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有了明显的上升,尤其是中国建设银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得益于各银行的体质改革释放了银行的活力,使银行更有动力将盈余再投资以获得更多收益。

(3)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

图3 四大行2000年~2009年成本收入比变化图

从图3,我们发现,2005年~2009年间,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2008年,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出现了成本收入比增加的情况,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下降速度明显减缓。

2.四大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分析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

图4 四大行2000年~2009年不良贷款率变化图

从图4中,我们发现,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另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在持续下降。2007年以前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当高,这主要因为农行历史包袱沉重,2007年以前,在农行资产总量中,有大量扶贫性、农业开发性和政策性贷款。2008年,中国农业银行提出三年上市计划,大力核销不良贷款,使得当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迅速下降至4.32%,较前一年23.5%的比例下降5倍有余。

3.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规定的核心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图5 四大行2000年~2009年核心资本充足率变化图

从图5,我们发现,尽管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满足巴塞尔委员会规定4%水平,但各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近年来均呈下降态势,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2009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仅为2006年12.33%最高水平的80%,这固然有金融海啸影响的因素,但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第一,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通过产权优化,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银行治理模式,包括内部产权安排和外部激励约束并重的制度安排。第二,大力扩充资本金。改变当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商业银行盈余公积作为资本补充渠道的做法,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资本金补充机制。第三,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制度,全面提升金融功能。混业经营意味着微观上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重整,提升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晖.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再造[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2] 赵俊民.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5

[3] 才华. 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绩效影响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07,11

[4] 高晓红.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困境的解除[J]. 金融研究,2000,6

上一篇:浅析资本市场中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时间序列模型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