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科学课堂上的“乱”

时间:2022-04-24 11:39:13

如何面对科学课堂上的“乱”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倡导的是科学学习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在这种宽松、融洽、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科学课的课堂气氛没有不活跃的。学生对瓶瓶罐罐充满了好奇,对神奇的实验现象充满惊喜。但是总难免会因为课堂气氛太过活跃,人声鼎沸,让人感觉到“乱”。但科学课堂的“乱”又并不是单纯的没有纪律,很多时候的“乱”不管是交流中的插嘴现象,还是探究活动中了争夺材料、不合作、打碎器材等,都只能说明学生完全投入到了科学学习当中,而全身心的投入科学探究,是一种科学的“乱”,合理的“乱”,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最乱的还是乱在探究活动当中。

一、在活动中,学生的言行互相影响,主要表现为语音声调随着讨论的进行越来越高,以至最后有的小组得互相喊着才听见。要是教师布置有竞赛性的活动,那就更甚。比如在学习《虹吸管》一课时,为了研究这样让水自动的流出来,为了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只给每一小组桌上放了一盆水,而没有放管子。我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盆里的水流出来呢?学生想了很多的方法,当我们选定用管子这个方法的时候,就让每组派一个同学来拿管子,很快就有的组实验成功了,大家叫,我们的水流了出来,马上有的同学不感示弱,“我们的也流出来了”,虽然我准备了盆做实验,但是还是有许多水流到地上,因为班里的学生又多,总工15个组,还有学生不满足,把饮水机里的水也接来了,马上也有同学也跟着去接。所以很快便水流成河。由于我准备的管子多一些,有的组看见还有剩余的,就又跑来拿一根,别的组看见,就对小组长说“凭什么他们多拿,我们也要,快去拿”。当我发现的时候,我藏在桌子底的下准备做下一个游戏实验所需要的大管子也被他们一扫而空。最后一个环节是“营救小金鱼”是考察学生对虹吸管的综合使用的能力,在前面讲桌上放一桶水,在教室后面放一个盛少量水的盆,盆里放一条小金鱼,让两组来比赛谁先前面的水送到盆里,这个更了不得了,其他的同学先是大喊“南队加油”“北队加油”,然后就对呼“我们南排赢”“我们北排赢”我制止的声音根本插不上他们激扬的呼喊之中,惹得领导也来视察。

二、无效活动多,有效活动少。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看似活动充分的课堂,真正有效的活动却很少。比如:学习《燃烧的条件》,教师在创设一个燃烧的情境以后,问:“关于燃烧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预测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当这课的探究问题出现以后,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做吧!”。学生立刻就把老师准备好的盆盆罐罐拿了出来,叮叮当当的忙活开了,一会这边尖叫,原来起火了,一会那边又大叫,我们怎么没有和那组一样的东西呀……看上去教师里气氛热闹极了,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对着书上的图做,并没有思考。也没有记录,学生整整忙活了20多分钟,可是等到汇报时,老师问“从这个实验里你们发现什么呀”?鸦雀无声。

尽管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可能自由地或自发地对任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我们决不能矫枉过正,放任不管,随其发展。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学生对探究要求、目的不明确,在探究过程中不知所从、盲目探究、偏离主题、收效甚微的结果,正是由于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在一旁静观其变,没有必要的引导的缘故。即使老师设计的问题再好,但是因为学生的活动是盲目的,学生活动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样的活动不是真正的探究,只能是浪费时间,要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意义,学生的活动有所收获,教师不能完全的“教”知识,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科学探究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还包括学生的动脑思维过程,探究的本质是思维,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操作、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尽管学生比较喜欢参加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但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活动,或是不知从何入手或是成为无意义的“体力劳动”,效果低微。真正的科学探究应追求的是深层次的思维。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之前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脑思考、设计的过程,在学生动手活动过程之中还应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下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教学的目标,所以本来已经是很难控制纪律的科学课堂必定会更乱,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不能为这“乱”而担心,而要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在为科学问题而“乱”,要考虑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这热闹的课堂教学,如何运用现念进行有效调控,有效地引导,从而,让科学课堂的“乱”的更有实效。

【作者单位:新沂市新安小学 江苏】

上一篇:艺术熏陶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 下一篇:厕浴间\厨房渗漏水原因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