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功能初探

时间:2022-04-24 09:59:25

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功能初探

教学,既需要“技术”,也需要“艺术”。“技术”的课堂如同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艺术”的课堂如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使人陶醉其中。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既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开展,也需要善用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持续高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便是学习兴趣不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若学生对某一学科缺乏兴趣,就会厌恶甚至放弃学习。课堂教学的作用之一便在于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又一个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学习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他律的学习是高压下的结果,靠外因的推动。教学中过多的他律就会导致学习中的动力缺失,具体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成就感,没有抱负和理想,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懒惰,自制力差;学习的挫败感导致消极地应付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博士曾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场交流会上如是表示:“中国教育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学生很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学生学习潜力未能充分开发

学习潜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体里的一股能量,有效地利用它就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忽视它的存在就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就我国目前的教育而言,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远未被开发。原因正如人们所言:“中国的教育就是把泥鳅拉得跟黄鳝一样长,教学就是按照一个规格和标准去要求学生。”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独特个体的存在,看不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习潜能,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缺失自我,教学效果止步不前。其实,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教学要看到这种能量的存在,充分相信每个人均能借助自己灵魂的理性能力获得发展,并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二、教学暗示艺术及其功能解析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若能深谙暗示心理效应,懂得运用暗示教学艺术,便可轻易化解。“教学暗示艺术是基于对人全面发展的考虑,从人的本能出发,借助教师的力量,运用艺术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进程的一种方式。”[1] 它运用了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和体力活动、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

1.引起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暗示艺术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极为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学暗示艺术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了,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学习上来。其次,教学暗示艺术强调积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微妙的暗示,对学生不付诸压力,不强求接受,合理地、适当地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方式来表达暗示,利于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便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再次,教学暗示艺术强调通过多种形式来传达。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采用放音乐、讲故事、做游戏、情境表演、视频呈现等方式将所教的知识渗透其中,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某种满足感。

2.传递期望,提高自我效能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一种“习得性无助”,这是因为教师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体会不到被关注和被肯定。教学中的暗示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被期待,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更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会学得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会学得更好。教学暗示艺术正是通过教师一个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个赞许的眼神和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传达暗示期待,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和热情转化为自爱、自尊和自信,帮助学生人格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因此,课堂中运用暗示艺术的根本在于教师要潜意识地传递一种积极期待,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放松身体,提升潜能

“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事或接受一定的意见。”[2] 教学中的暗示是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处在身心的放松状态,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身体放松能极大地开启人的潜意识,为学生个人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适时地采用心理暗示可以使个人的潜力活化,使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转化为实践的教学成效。大量研究表明,“兴趣、情感等和认识是相通的,认识是情趣的基础,情趣是认识的重要推动力。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绪是抑制智力的;心境愉悦、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则能强化智力活动”。[3]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暗示艺术也能使学生处于超强记忆和最佳思维状态,达到全面激发他们的心智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心理暗示让学生处在舒适的环境中,身心放松,产生“假消极状态”,然后教师立足在知识教学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激活潜在能量,再借以启发诱导,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暗示艺术的策略

1.教师要有利用心理暗示调控课堂教学的意向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暗示艺术?它要求教师首先应当承认课堂教学互动中确有心理暗示效应存在,并相信它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后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暗示,了解心理暗示产生的条件、运行的机制,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创造性地应用,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实现心理暗示效应与教学互动的无痕链接。教师要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并把他们运用于教学过程。教师要有利用心理暗示调控教学的意向,在课堂中有意识、无意识地通过暗示手段,开发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利用心理暗示促进有效教学互动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孜孜不倦钻研的艺术。

2.教师要有把握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技巧

首先,教学暗示艺术的开展在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师友型关系是暗示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在于教师的去“权威性”,即通过教学用语的暗示,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受尊重,通过教师眼神、表情、手势等的暗示,产生师生间的个体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其次,教师要学会营构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中设计多样的教学互动暗示与学生交流,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对接,在互动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性教学互动的结果必然会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再次,教师需要学会多种暗示技巧的综合运用。如在语言的表达中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用丰富的语言暗示鼓励学生、吸引学生,用形象的体态语暗示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借助语言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及“弦外之音”来让学生体悟,行无声有行之教。

3.教师要有反省教学暗示艺术产生效应的能力

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的暗示无时无刻不存在,但有些暗示可以起作用,有些暗示并没有发生作用;有些暗示是积极的,有些暗示是消极的;有些暗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些暗示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有些暗示在这一环节起作用,有些暗示只针对某类学生起作用。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反思课堂教学,反省教学过程中教学暗示艺术运用得恰当与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有不可预知的情况产生,有不可把握的问题出现,教师要懂得及时归纳和总结,并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把握暗示技巧,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参考文献:

[1]黄俊.教学暗示艺术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1(12).

[2]孙建芳.让潜能在暗示中升华[J].各界文论, 2006(12).

[3]敬万秋.论暗示教学法的实施[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4).

上一篇:网省公司特高压人才培养探讨 下一篇: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及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