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的质量通病及施工管理的一些措施

时间:2022-04-24 04:59:28

桩基础的质量通病及施工管理的一些措施

摘 要:下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管理要点,就如何加强施工方案管理控制,提高桩基施工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桩基施工;管理控制;施工方案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建筑业也在快速的发展着,然而建筑工程对于基础的性能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基础工程能够满足大型高层建筑大荷载的需求,一般会采用桩基的施工方式,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负荷能力与强度。因此,可以说桩基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顺利实施与安全运行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控制桩基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桩基的施工管理,以确保桩基能够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的规范操作进行作业。

1、桩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一般来讲,在建筑工程的桩基施工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桩基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如未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做出详细全面的勘查,桩基设计方案不合理以及其他原因等等。现笔者就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整理如下:

1)桩未按要求进入持力层

有些地区持力层起伏较大,在预制桩压桩过程中,未按贯入度或压桩力控制,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或进入深度不够,但桩深已达设计值,就极有可能导致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案例:2009年丹阳市开发区某工程,桩型PHC-400(90)A,桩长11m、13m、16m,竖向抗压承载力标准值1300kN,桩长与压桩力双控,静载试验3根,11m、13m、16m各一根。检测中心静载试验13m桩承载力仅为910 kN,11m、16m桩达到1300kN,建设、设计、勘探各方商议后,对13m试桩进行了复压,复压时初值1000kN,压下约50cm后压力值明显上升达1500 kN,后又对全部工程桩进行复压,有12根桩有类似情况。15天后检测中心对原13m试桩复试合格。经分析,该工程地质状况既有古冲沟,又有岗地,持力层土质虽好但起伏变化较大,呈波浪式,打桩工人图方便未进行压桩力控制,导致一小部分桩桩端未进入持力层,端承力减小。

2)桩倾斜过大

预制桩质量差, 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 最易造成桩倾斜;桩机安装不正, 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 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等都会使桩倾斜过大,影响桩基的稳定。

3)出现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预制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沉桩过程中, 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锤击次数过多也会致使桩身断裂。断桩对承载力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浅部断桩甚至会导致没有水平、抗拔、抗压承载力,严重威胁建筑物的安全。

4)预制桩接头断离

设计桩较长时, 因施工工艺的需要, 桩分段预制, 分段沉入, 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若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挤土效应严重等会使桩接头断离,性质类似于断桩。后果是低应变、静载等验收试验不合格,处理代价非常昂贵,且拖延工期,影响进度。

5)桩位偏差过大

主要是由于测量放线差错、 沉桩工艺不良等原因造成的, 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施工场地土质较软,桩位点在静压桩机行走过程中被挤水平偏移,施打时又没有复核也会造成桩的偏位。人的因素和仪器因素是最主要的,也完全可以避免。案例:2005年丹阳市某小区22#楼,桩基础,桩型PHC-400(70)A,打桩施工完毕后监理部门发现所有桩整体向西、向南偏位1m,打桩队动用各种关系数次向业主求情,要求按现状施工,并许诺适当赔偿,均被业主以影响规划和小区美观为由拒绝,责令施工队重打并承担一切费用。经事后分析是由于打桩队放桩位时钢卷尺前部断了刚好一米,放线人员图省事没有更换新尺,而是决定继续使用,将原始数据记录后回办公室统一减1米,由于事情较多后来忘了扣除,造成约30万元的经济损失。可见粗心大意和不按规章办事的代价多么严重!

6)钻孔灌注桩缩颈、离析、沉渣厚度

现在的建筑物层数越来越高,对单桩承载力的要求值越来越大,钻孔灌注桩因桩径可选择范围大特别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但是其成桩质量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导管上拔过快、泥浆浓度不够等都易造成缩颈、离析;清孔不彻底易造成桩底沉渣厚度过大。这些都直接影响基础的安全。

2、桩基施工管理要点

为了防止桩基在实际的施工中出现上述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必须要对桩基的施工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控制每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切实保证桩基的顺利高效实施。

1)施工顺序和施工人员管理

桩基施工的过程中,若不按照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就极易引起桩基的施工质量问题。为了能使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施工顺序施工,需要对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管控,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技能,并对现场其他方面的事情进行全面合理的管理,以确保施工能够按照预定设计工序进行。

2)桩基施工的技术管理

除了要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以外,施工技术方法是否得当对于桩基的质量保证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的。为此,笔者认为,对其技术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桩基的施工中,一般需要对下述几种施工技术进行监督管理:

①施工时,如果桩身内部的混凝土强度与预先设计的强度不相符时,应该将桩静置而且经过蒸汽的养护之后方可施工;在进行沉桩的施工时,利用经纬仪严格的测量,使桩应该保持垂直,误差不超过0.5%,因为偏差较大时,会导致桩身容易开裂。

②进行接桩的操作施工时,接桩通常采用钢端板焊接的方式,在桩身离地面一米的距离时即可进行焊接、接桩时要时刻观察两节桩身的衔接情况,保证圆角和直角相互正对,在桩顶清理干净之后要进行定位板固定,接着再将上段的桩吊放在下段桩的端板上,利用定位板将上下段的桩接直,如果在两段桩的衔接处有空隙,要利用锲形的铁片加以焊接固定。接头处坡口槽电焊应分三层对称进行,焊接时应减小焊接变形,焊缝连续饱满;焊后清除焊渣,检查焊缝饱满程度焊接完成后应等接头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在100以内才能沉桩,一般情况下静压桩等候6分钟锤击桩等候8分钟为宜,不得用水淋等方式快速冷却。

③在桩冒和送桩器的选择上,要保持外形上的相互匹配,而且在强度和刚度等的选取上也一定要合格,桩冒和送桩器的下端应该采用开孔的方式来加强桩内部同外界的互通性能,尽量使得每次沉桩的操作都一次到底,避免中间的出现的短暂性停歇;在沉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贯入度不正常,桩身出现略微的偏差或位移时,为了避免桩身或者桩顶的损坏应立即停止沉桩,通过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加以解决,接着方可继续施工。

④对于空心桩一般不进行截桩的操作,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必须要截桩时,应该采用机械分割的方法将无需截掉的那部分桩身加以固定,然后再沿着钢箍的上边缘进行切割,钢箍绝对不可以利用人力进行强行的截除,可以利用气割法进行切割。

3)施工方案的改进与管理

为了使施工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桩基的质量能够更好,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现状来对施工方案进行改革,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但施工方案的改进并非随意改动的,而是需要在全面统筹管理的前提下,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交底报告而确定应当如何改进施工方案。比如:

①预防塌孔措施:根据不同地层,控制使用好泥浆指标;在回填土、松软层及流砂层钻进时,严格控制速度;地下水位过高,应升高护筒,加大水头;地下障碍物处理时,一定要将残留的砼块处理清除;孔壁坍塌严重时,应探明坍塌位置,用砂和粘土混合回填至坍塌孔段以上1~2m处,捣实后重新钻进。

②预防缩颈措施:选用带保径装置钻头,钻头直每径应满足成孔直径要求,并应经常检查,及时修复。易缩径孔段钻进时,可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对易缩径部位也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③预防桩孔偏斜措施: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并注意在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钻头、钻杆接头逐个检查调正,不能用弯曲的钻具;在坚硬土层中不强行加压,应吊住钻杆,控制钻进速度,用低速度进尺;对地下障碍行预先处理干净;对已偏斜的钻孔,控制钻速,慢速提升,下降往复扫孔纠偏。

④预防堵管措施:商品砼必须由具有资质,质量保证有信誉的厂家供应,砼的级配与搅拌必须保证砼的和易性、水灰比、坍落度及初凝时间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现场抽查每车砼的坍落度必须控制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灌注用导管应平直,内壁光滑不漏水。

⑤预防挤桩效应措施:根据施工场地及桩位布置图合理组织打桩顺序,如跳打、从中间向四周打等;控制每天打桩的数量,让土应力得到有效释放;适当布置减压孔释放土应力;先打长桩,后打短桩,先打粗桩,后打细桩。这些措施应在施工方案中具体体现,可以有效避免挤土效应产生的偏位、浅部断裂、接头断离、桩体上浮等。

⑥打桩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 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 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关系着施工质量好坏的因素进行严格管理控制,确保每个影响因素都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

上一篇:连续梁悬臂施工技术探索 下一篇:关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处理技术运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