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乡镇企业重任肩

时间:2022-04-24 03:13:18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乡镇企业重任肩

尊敬的布赫副委员长、孙孚凌副主席、尊敬的老部长何康同志、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时候,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镇企业导报社主办及首都数家主要新闻媒体参与的2005中国乡企创新与和谐发展论坛暨中国最具生命力十大民营企业、中国乡镇企业十大经济人物揭晓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躬逢盛会,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代表相聚,聆听他们切磋经验、共商发展大计,感到非常高兴。首先向获得双十佳荣誉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表示敬意、祝贺,并祝《论坛》研讨会圆满成功。

同志们!本世纪头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必须万众一心、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才能实现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即将到来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建设期,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五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通过的有关文件,为我国今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美好蓝图。今天举办的《论坛》研讨会,就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活动。《论坛》确定的“和谐”与“创新”两大主题,也非常切合五中全会精神、切合乡镇企业实际,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谈点学习体会。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村还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位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发展乡镇企业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发展乡镇企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就业。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己任,通过各种方式安排农民就业,把上亿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开来,农村的劳动力有约三分之一在乡镇企业就业,乡镇企业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方式和载体,建立了独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农民的收入有三分之一多来自乡镇企业。但东、中西部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差在乡镇企业上。中西部有广阔的土地,人均占有农业资源比东部要多,来自第一产业的人均收入甚至比东部有些地方还要高,但中西部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而浙江省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为什么东、西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这么大呢?主要在于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大。改革20多年农村发展的实践证明,要致富农民,就必须发展以农村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要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发展乡镇企业是最现实的选择。

第二,发展乡镇企业是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乡镇企业一直承担着补农、建农的义务。乡镇企业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十五”期间,每年平均补农资金156亿元),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对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吸纳,扩大了农业的规模效应,促进了农业的集约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是乡镇企业一大优势,现在全国500万元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万多家,它们围绕本地优势或特色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如内蒙古的乳品加工,河北、河南的小麦、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牛肉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福建的茶叶加工,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精深加工等都具有相当规模。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第三,发展乡镇企业是有效配置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现实选择。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是引导农村外部资源和市场份额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乡镇企业的发展拓展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变了农民单纯靠农业增收的格局,改变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单纯靠农业支撑的格局,对于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发展乡镇企业是推动国家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弱、农村大、农民多的国家,实现工业化不能单靠大工业,实现城市化不能单靠无限发展、扩充大中城市,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大规模经营的模式。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在农村就地发展二、三产业,进而通过产业支撑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发展,农村非农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工业带动反哺农业,用农村工业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全国大中城市、周边小城镇星罗棋布、二三产业方兴未艾、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农民安居乐业、农村一片繁荣景象,正是走的这样一条发展道路。

同志们!近几年,外部环境出现了许多不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尽管如此,乡镇企业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预计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将突破4.65万亿元,从业人员达14100万人,“十一五”期间,仍然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250—300万人,农村居民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1050元,比上年增加50元。在整个“十五”期间,乡镇企业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提高为主题,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全面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全面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为农民就业增收,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在前进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心决不能动摇。

同志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乡镇企业如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做新贡献,我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首先要确立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必须立足“三农”,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外向带动、专业配套、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类型的乡镇企业。

其次是以产业集聚为平台,推进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素质的提升。各地要充分利用多年来建设乡镇企业工业园区的优势,大力推进企业集聚和产业集聚。在集聚中,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与辐射能力。

第三是以构筑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积极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谁拥有了知识产权谁就拥有了竞争力。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已有了明显的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国乡镇企业建立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已达3800多个,部分大型企业还建立了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培养自主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知名品牌。同时,一些中小型乡镇企业也要主动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搞好科技成果对接。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为此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还要在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下真功夫,培养一支宏大的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使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要不断创新乡镇企业的体制与机制,永葆发展的活力。长期以来乡镇企业依靠体制与机制优势,赢得了发展的动力,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体制与机制的优势也在逐步丧失。对此,我们企业要有紧迫感,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创新体制与机制,要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发展的原动力,即使一些小企业也要创新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现代的经营模式经营企业,要从经验管理逐步上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创新管理,谋求企业的发展与提升。

第五,各级乡镇企业的管理部门,要转变作风,转换职能,积极为企业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企业发展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推进乡镇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扮演积极角色。

同志们!即将过去的一年,乡镇企业战线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重任还等待我们继续拼搏。借此年末岁尾之际,提前向大家拜个年,并祝新的一年乡镇企业开创新局面,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谢谢大家!

上一篇:提高乡镇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下一篇: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