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雾天的高铁

时间:2022-04-24 12:56:28

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引发了民航业全国性突如其来的“大误”。多少急于公务者望雾兴叹,多少归心似箭者徒唤奈何。这一刻,除了见证了北京作为中国绝对航空枢纽的不可动摇地位以外,不知还有多少人能想起我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豪言壮语:人定胜天。现在明摆着:别说人定胜天了,你想跟天商量商量达成个妥协都一点儿戏没有。

北京的雾,多见于秋天,且多见于凌晨,一般到了头晌午就云开雾散。这一次却天意弄人,春天发动突然袭击,而且一直转过天到傍晚还阴霾不散、雾气笼罩。此般大雾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加剧的交通拥堵,跟全国性的民航业瘫痪相比,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北京作为辐射全国的航空枢纽,无论春秋之浓雾、夏季之雷雨抑或偶发的寒冬之暴雪,每有风吹草动,必然造成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影响波及祖国的山山水水。

不幸作为此次被波及的一员,亲历了飞往北京的艰辛。辗转周折都不说了,倒是在虹桥机场看到办票柜台上贴着一张纸,上书大意:京津大雾,航班延误,误多久说不准,建议改乘京沪高铁。仔细想来航空公司的建议也不错,至少知道五、六个小时准能到,不像坐在飞机上听天由命,不知道几点才能起飞。

事实上,那天我们还算幸运的,延误的时间少于原本的预期。即便这样,一算还是比当初当机立断改乘高铁多花了一个多小时。其他延误更久的旅客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候,高铁的优势一览无余。

所谓高铁的优势,在这一刻只是体现为不受大雾的影响。那么其他恶劣气候的影响呢?去年的动车事故,不就曾归咎于雷电吗?再早了几年的南方春运的全面瘫痪不也把冰雪气候算作罪魁祸首吗?可见高铁目前也不是万能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些气候对人类生活的不利影响,还需要借助科技的进步。

曾几何时,飞机不能起降的天气情况远比现在多得多。即便同样的雾和雪,可起降的标准也比现在严苛得多。是因为后来发明创造了盲降系统,才出现了所谓的全天候飞机。只是极端恶劣天气常常提醒我们:所谓的盲降系统还大有待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明显现在还做不到真正的“全天候”嘛!此外,还有没有局部小范围人工干预气候的先进科技手段有待研究开发?

关键是由谁以及这个“谁”有没有这个动力去改善、去科研攻关。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现在是,公众有这种需要,航空公司也有这种需要,但前者需要得很强烈,后者对此需求有气无力。究其原因,是后者有一种不自觉的奇货可居意识。因为他们的产品在很多情况下是“刚需”,偶尔出现的大面积延误还不足以动摇其丰厚的利润。试想:今天还有载着钱学森们跨越太平洋回到祖国的中美邮轮航班吗?今天还会吟诵“大江歌罢掉头东”吗?今天那些赴法勤工俭学的革命先驱还会选择坐船漂洋过海吗?这些行程都已经是航空业的一统天下。当你没有选择时,他们便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现状,因为花很多钱去科研只能改善乘客的体验并不能带来价格的上涨。近看欧盟明目张胆地要求收取碳排放税并暗示航空公司可以将此项额外的经济负担转嫁给乘客,远看前几年房地产商贪得无厌地囤积居奇、捂盘惜售以牟取暴利,都是这种奇货可居地心态在发酵。

现在房地产业进入寒冬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也许有些房地产商对这样的调控存有腹诽,殊不知这正是当年他们过度贪婪种下的恶果。今天的航空业如果不未雨绸缪地花钱去做一些不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的科技创新工作,早晚也有后悔的一天。说个未必真会出现的极端可能性:如果北京的空气状况进一步恶化,每年出现一百个阴霾浓雾暴雨雷电的日子,这种奇货可居的“好日子”就该让位于高铁了。

上一篇:要快乐?给手机下个“禁令” 下一篇: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