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突发事件变为绿色资源

时间:2022-04-24 09:26:48

将突发事件变为绿色资源

所谓课堂应变能力,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用恰当的方式灵活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的差异,回答不可能完全一致:智能发展较好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会超出教师预想的范围,甚至超出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遇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教师总能灵活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肯动脑筋,总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能。其实,这就是课堂在生成一种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无论怎么精心设计的课堂,突发总是避免不了的,因为个体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五、六十名性格各异的人,而教师就应该是阳光,时刻为他们进行光合作用,此特定之“绿色资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不置可否,漠然置之,一味地以自己主观之“不变”来处理之“万变”,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的压抑和挫伤,课堂生成不了新的、绿色的资源,其课堂失去了阳光雨露,其氛围是可想而知的:奄奄一息,死气沉沉,在此种环境读书学习,无异于“受罪”。随着教学体制的改变,双边活动的增多,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的重要性越发显得明显。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自觉地适应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并能因势利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能都大有益处。教学往往也能收到良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从而使课堂生成更多的绿色资源呢?

首先,教师的知识面要广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必须有广泛的学识。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百科知识。要做到这点,教师应该多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多学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懂得教学规律,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才能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无数事例证明,拥有良好学养的教师,其上课总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学生听其上实在是一种享受。从学生来看现代学生对知识的欲望不再满足于课本上,他们更多地想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多拥有自然科学知识,以便学生需要时,能够快速地将自然神圣的足可令人敬畏的真意奉送给学生。不仅如此,教师必须拥有阳光的心态看待社会。当学生提出社会某某黑暗面时,教师要能巧妙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学生释疑,让他们知道任何黑暗的东西都是不长久的,社会自会将其摒弃,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渗透着其不断净化的历程,在国人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梦”的今天,路人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这就要求教师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方面的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才能把学生往健康阳光方面导引,其功大矣!就语文教材的内容而言,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既有语、修、逻、文知识,又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单就所谓语文而言,就是语言和文学。狭义的理解就是要学好汉民族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读好汉民族的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广义的理解我们这里暂且不论)。如此,教师欲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知识面不宽一点能行吗?狭窄的知识面怎么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师欲了解学生,就要善于观察学生,而观察与思考又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是说教师不但要善于观察,还要善于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学生细心观察,揣摩其心理,悉心倾听学生的答问,通过仔细观察,迅速判断出自己提的问题是否适度,怎样去启发、点拨、诱导,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善于观察与思考的教师,总能在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的纷繁复杂的争论中,一下子就抓住其争论焦点,巧妙地因势利导,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归根结底,还是又回到了课堂上绿色资源的生成问题。无论多么零乱的纷争,教师在抓住问题实质之后,皆须和言爱语,满心含笑对待,使学生既获得了教益,又不留处理的痕迹。其所谓资源,当然亦是“绿色健康环保”的了。

再次,教师要熟悉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用于教学的一切劳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是为学生服务。不熟悉服务对象,服务自然是盲目的;盲目的服务难以得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应了解他们的性格脾性、兴趣爱好。不仅要了解他们在课内的情况,还要了解他们在课外的情况。欲达其目的,教师应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多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发掘学生的性格脾性、兴趣爱好,从而把自己的教学调整到最佳状态。当然了,在与学生交朋友的过程中,是巧妙保持一定距离的,“距离产生美”,此言不虚。那怎么保持呢?我是这样做的,当必须亲自参与时,高兴参与,就事论事,该我讲即讲,该我听即听,事情完了一秒也不耽搁,即刻走人。了解其课外的情况,就容易多了,篮球场上其出现的频率可高?持续时间可长?树荫上读书的次数可多?持续时间可长?几人喜欢在一起,是玩多呢?还是讨论读书时多?必要时来自其他科老师的反馈,来自于宿管阿姨的反馈等等,都是了解其课外情况的好方式。

第四,教师要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摆正自己在这场活动中的位置。不能绝对地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强烈的求知欲往往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常会在老师的讲课中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有的问题教师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不大相符,甚至是对立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知识之不足,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要勇于承认,既不能敷衍塞责,搪塞了之,更不能强词夺理,妄自尊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样做,不但不会损坏教师的形象,相反却能提高教师的威信,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总之,我认为课堂应变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增强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课堂绿色资源生成的重要渠道,要能够将这种突发的事件变成为宝贵资源,可收集、珍藏并整理,使其真正绿色可持续,那就要有源头活水,即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学生交朋友以及即时反省等。

上一篇: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