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时间:2022-04-24 05:53:4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学生舆情逐渐突显出强大的影响力。由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大学生舆情的诱导因素主体本身特点,中介事件,社会环境,传播途径等入手,分析了大学生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从主导功能能,教育方法和教育领地方面的新要求,最后以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疏导机制,方法的隐形和扩大领域四方面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 舆情 思想政治教育 建议

大学生舆情研究就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的社会地位会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大学生校园舆情研究,全面把握大学生舆情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加强对大学生舆情发展的控制,建立有效的疏导机制,不仅对和谐稳定校园、社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大学生舆情主体特征

我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当代的大学生基本出生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成为备受争议的“独生一代”。这一代的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在政治,思想,生活,情感等方面都展现了独特的群体特征。而这些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征也是引起大学生舆情的重要潜在因素。

1、政治信念存在模糊困惑

当下的大学生一般经过了较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对现实政治评价较积极、对社会发展抱乐观态度。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外来文化的多元冲击,一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存在某些片面、模糊的认识,同时,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入,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理想信念模糊,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造成不少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对政治教育的怀疑与否定,使其原有的政治认知不断模糊,政治信念产生动摇。

2、心理思想活跃且不稳定

从思想现状的分析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接受能力强,关注社会形势,崇尚良好社会公德,要求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突出的思想问题:辨别能力较差,价值判断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他人影响,较易被煽动;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急剧变化,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以及生活方式,这些影响打破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尤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更大。大学生们关注心理健康,渴望补充心理健康知识,但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容易情绪激动、易疲倦烦躁,对挫折的耐受性差,缺乏逻辑思维。

二、大学生舆情发生、发展原因分析

大学生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毫无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引发大学生舆情的重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发现以下几点是大学生舆情发生发展的几点重要成因:

1、中介性事件

当前的大学校园已然不是一个象牙塔,大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感知着社会动态,通过资料检索发现以下三方面事件容易成为引起大学生舆情的中介性事件:

第一,时事政治。大学生有其群体对时事政治特有的关注和热爱,因为大学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识。笔者在一次校园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对国际形势,民族问题,贫富差距,官员腐败,和就业困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等社会现象非常感兴趣。

第二,校园生活。虽然大学校园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但是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必然关注校园内部发生的事情,比如大学校园的交通安全问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价格问题等等都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而这些都是容易引发大学生舆情的内容。

第三,情感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型时期,刚刚从青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感情发展处于萌动时期,但其还未能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当一些大学生感情受挫,在情绪爆发不能控制的情境中较易出现不可预测的事件,从而引发校园舆情。

2、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机制的改革和更新同样是滞后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会出现困惑和不安,强烈的责任感会引发大学生舆情。

3、传播途径

大学生舆情传播途径是影响舆情发展的范围、速度,是否可控等因素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大学生获取舆情信息的途径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外主要包括:

第一,教学课堂。大学生平时分布在校园的不同角落,在日常上课时会群体性的聚集,大量的学生聚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海量的信息交换碰撞的过程,同时,教学老师对大学生舆情也至关重要,老师容易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老师的言论和观点会辐射给学生。

第二,小型学生团体。学校社团,学生会组织等等,都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平台。从社会学群体的角度出发,这些学生团体的形成首先是因为有共同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容易引领校园舆论,引发大学生群体讨论的主要环境之一。

第三,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由于宿舍是一个相对隐私的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密闭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引发舆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第四,网络工具。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中国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而在这些网民中大学生占很大比重。

上图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在北京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由此可见,18至24岁是大学生群体年龄的分布,占网民的30.3%。

上一篇:浅谈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职生就业 下一篇:挖掘红岩廉政文化 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