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之我见

时间:2022-04-24 12:43:37

缓解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之我见

摘 要: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在当今,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看有没有一份重点大学的毕业文凭。而能不能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又是能不能踏进重点大学门槛的关键一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严峻的问题,使得十五六岁的孩子提前进入了人生的角逐,老师、家长的期望、社会的竞争,再加上自身的焦虑,使得原先并不起眼的中考,也如高考一样,成为人生命运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缓解;中考;中学生;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99-01

面对中考升学,学生们都在准备做最后的冲刺。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升学情况,不但涉及到本人今后的长远利益,而且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社会的安定。因此每当中考将近,紧张的学习气氛,老师、家长的殷切期待,同学们之间的激烈竞争等等,都可能给他们施加或多或少的压力。导致绝大多数同学出现焦虑、烦躁、失眠、头痛,但这也是正常现象,适度的压力可能会增加学习动力,以至于轻松应对考试,有利于考出好成绩。只有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中考,紧张而不恐惧,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考生自身、父母、学校老师三个方面来谈谈缓解中考前的心理压力。

一、适度调解、学会自已减压

1.要注意平时积累

学习在于努力,成功在于积累。好多同学平时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肯定心里没底。这样考试的时候就容易紧张、焦虑。所以,平时要努力学习,及时复习,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做到真正理解和整体把握,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是这个道理。

2.要注意劳逸结合

一个不善于休息的人,也不会善于学习和工作。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持续的疲劳战往往无助于学习的进步,最多只能给脆弱的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同学们尽量在晚间11点前上床入睡。睡眠不足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正常的逻辑思维。

3.要树立一个“信念”——自信

要树立一个“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这对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发挥。在每年中考时都有些平时成绩很优秀,老师们都认为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但由于缺乏自信,考试时心理紧张而导致中考失败。相反,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一般,老师们都认为考上重点高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这些同学由于对自己充满自信,中考都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在能力、水平相同甚至相差较大的条件下,自信心高的人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自信心低的人。

二、父母学会帮助考生减压

在平时的考试中,有些学生在总是会担心自己的成绩考不好,因为考不好就会被家长责备,所以,学生就不能集中精力的去答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考试中不能保持最佳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就是一旦进入考试中就会变得精神不集中,所以,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理念,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应该把分数看的很重,这样学生就会领会到学习的真正的意义,慢慢的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差异,孩子未来的前途与命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和处在人生第一个转折点的孩子们一样,自己心里也是压力重重。子女在初中毕业这个人生转折点上,正是需要父母帮助支持的时候,父母切忌不要有任何不当的言行。切忌“破釜沉舟”之策压迫子女:读书只能读重点中学。这种做法会给成绩一般而又想升学的同学大大加重其心理压力。所以家长要做到前瞻而不急躁,超脱而现实,沉着而不凝重,轻松而又泰然。

三、老师帮助考生缓解考前压力

带毕业班的老师自身也有很大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下达的升学指标和对学生前途负责的责任心,但老师在这个阶段不能把这些压力转嫁给学生。在行动上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临考前不能采用题海战术,或提倡学生“开夜车”,或灌输非重点中学不能成才的教育思想。

2.老师在临考前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学生的心理导师,运用诸如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办心理讲座,以缓解本班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重视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

3.模拟考试或月考本是为了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个人复习重点。但如果考试太频繁,会打乱学生原有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对考试产生麻木感,以至于在真正上考场后会手忙脚乱。与其这样,不如让考试“少而精”,使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一份轻松、平静、积极的心态。

4.让上一级考上重点高中的优秀生讲述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与经验,激励即将应考的校友。因为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往往比成年人更贴近,能消除学生的心理距离,让他们觉得“他能办到的事,我当然也能办得到”。

总之,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在紧张的气氛中调整自己,做到自信、乐观,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中考即将来临,十年寒窗苦,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好的学习心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放下包袱;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学会放松,学会宣泄。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取得中考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树林,黄鑫.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关系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1).

[2]王金凤.学生考试焦虑总体状况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1(5).

上一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及实践分析 下一篇: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