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医院设计的探索

时间:2022-04-23 11:34:55

生态型医院设计的探索

【摘要】东莞市康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致力于我国医疗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民营高技术企业,注册资金为2.68亿元,投资兴建的“康华医院”在2002年获广东省卫生厅的建设批准,2003年进入规划设计阶段,2004年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预计2005年初首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键词】生态型医院 设计 探索

【Abstract】Dongguan Kanghua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is a Hong dedicated to the medical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s private high-tech enterprises, Registered capital of 268 million yuan, Inve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anghua Hospital" in 2002,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Health Department building approval, In 2003 the design stage, in 2004 entered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construction, the first phase in early 2005 and put into use.

【Key words】Ecological Hospital; Design; Explore

引言

东莞康华医院,是由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设计,方案阶段国外聘请了德国HWP设计有限公司与索萨(SCHOLZE)机电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国内聘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谭伯兰教授作为建筑设计顾问,与医院的医疗组(由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及医护人员组成)多方配合,对医院的定位、整体构思、布局形式、建筑层数、环境配置、型体组合、立面处理、能源系统以及任务书的编制等系列的问题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组织专家(医疗、管理、建筑设计、能源系统等专家)论证,使“康华医院”既具有国外先进的理念,又结合国情的一所高起点的、具专科特色的综合型医院。“康华医院”按2000床的综合医院来设计,用地为563亩,约3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9.5万平方米。

1.生态型医院与“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

1.1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的传统模式向以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为核心的整体医学模式转化,更多地关注到人的“整体健康”。医院的建设以“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全面实现“以人的整体健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积极突破数百年来生物医学传统模式的框架,摆脱机械唯物论、工具论和功利主义的束缚,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内部扩大到医院外部,把医学从生物层次提高到社会的层次。

1.2 生态型医院

生态型医院是具有高效率的、规模合理、运作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医院,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是基于对用地周围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包括用地的地形、地貌、日照、风向、土壤、水资源、植被等等,对人的尊重不仅局限于对患者的尊重,而且关注到对医护人员的爱护及给予探视家属以足够的关怀。生态型医院还应考虑到对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的利用、环保建材的使用、污染的控制、垃圾的回收、设计的耐久性等问题。生态型医院是与“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相适应的,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来考虑医院的设计,研究患者对环境的感觉、经验和评价,并作为设计的依据和内容,更加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需求。

2. 医院建筑总体布 局与可持续发展

2.1 医院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

东莞“康华医院”选址于东莞市区,东莞大道,距城市交通枢纽南城汽车站1公里,与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形成便捷的内部交通环境,南部东莞大道与广深高速交汇处石鼓立交桥右侧,向北与东莞城市中心区联系,向东通过石鼓立交桥与通住广深高速。东莞大道、广深高速及正在建设的市政五环路,为医疗区建设创造了十分便捷的外部交通环境。医院用地南北较长,东西北面为坡地,由三座小山丘组成,主要生长一些热带的植物,有亚热带的荔枝树、长绿乔木台湾相思、油松,落叶乔木楝树、芒果树、青皮竹等。西面较为平坦,东南面有一天然泉眼,泉水终年不断,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2 医院总体布局的特点

“康华医院”在总体上分为医疗区、生活区与后勤设备用房区三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地保护植被与山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医疗区布置在用地的西南部,靠近西面的主入口;北部为医护人员的生活区,包括专家的别墅式公寓、公寓、单身宿舍,以及医护人员生活所需的食堂、俱乐部等生活设施等;东部为能源中心,是医院用电、用水、空调、医用气体等的能源供应中心,与医疗区之间有自然的绿化带所分隔;东北部为厨房、洗衣房、污物存放点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对外有单独的出入口;东南面预留医院发展的用地。

医疗区由门诊、医技、住院三大部分组成,门诊区靠近外部车流主干道,方便门诊病人的进出;医技部位于医疗区的中央,与门诊、住院部保持快捷的联系;住院部位于医疗区的东部,远离主干道的噪声及尘土的污染,依山而建,享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低多层建筑:医疗建筑与四周环境有效结合是建设生态型医院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强调大自然所赋予每个人的生存空间,激发病人追求生命的欲望和战胜病魔的意志,在心理上积极配合生理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医疗区均为低多层的建筑,门诊三层、医技四层、住院六层,形成一个前低后高的阶梯状的建筑群,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低多层的生态型医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最佳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高层医院所带来的许多实际的问题,例如垂直交通所引起的人流过分拥挤,难以控制的交叉感染,安全自救等问题,避免了高层建筑高造价、高维持费用、建造周期长等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医院建设忽视了病人亲近自然这种心理需求的问题。

医院街:医疗区顺着山的走势而建,保留了原有的三座山丘,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门诊与住院为点式单元的设计,分处医技楼的两边,一条南北贯通的医院街将单元式的门诊与医技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医院街中设置了上下自动扶梯、电梯及楼梯等等,患者经过医院街及垂直的交通分流到各个诊治的单元。沿医院街旁,除了布置一些人数较多的门诊单元之外,医技部设置了放射科、介入中心与中心检验科等,方便门急诊的病人使用,使医院的主要人流集中在医院街来解决。医院街为有采光、通风盖顶的结构设计,又考虑了遮阳和挡雨,使医院具有亚热带建筑的特点。医院街的设立,使尽端式的门诊单元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为医疗区中门诊、住院、医技的同步持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医院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成为“康华医院”总体布局上最突出的特点。

庭园:“康华医院”在总体布局上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利用庭园来组织医院的空间。在医疗区的门诊、住院及医技的内部以及门诊单元之间、住院单元之间,均设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室内外庭园,把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引到建筑物的内部,使每个病房每个诊室均能享受到自然的阳光和空气,使建筑物与室外自然环境相互渗透,浑然一体。住院楼与医技部之间的带状庭园,是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散步休闲的场所。

2.3 人流、物流的组织

医护及工作人员人流:“康华医院”的职工停车场及集中更衣室设在地下一层,医护人员经过地下室,利用各自的通道,到达门诊、医技及住院等不同的工作区域(医护人流主要在地下来解决),在空间上解决“医患分流”的问题。

患者人流:门诊部是医院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门诊人流采取了三级分流的模式。一是入口分流:“康华医院”为多入口的开放式设计,患者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医疗区内部,特殊的科室,如急诊、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儿科等均设独立的出入口,实现了第一级的入口分流;二是医院街分流:患者人流从医院街分散到首层的各个门诊单元或利用自动扶梯、电梯及楼梯等垂直的交通,到达二、三层各门诊单元,利于医院街这个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的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的候诊的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一次候诊与二次候诊分设,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等候空间,候诊分流实现了科室到诊室的分流,使患者在有病的流程空间接受医疗服务。

住院人流:住院人流主要通过医疗区南面与西面的两个主要的入口,穿过医技部的中心庭园,利于住院部与医技部之间的绿化走廊,到达各个住院的病区。

物流:医院物流系统由无菌物品、洁物及弃置物品的流程所组成,物流传输的速度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效率及质量。

“康华医院”的洁物主要通过地下室八米宽的地下运输通道来解决,有独立出入口,地下通道与医院内东部的环形路网相连,与患者的人流分开,实现“人车分流”。弃置物品的流程主要是利用各部门的污物电梯,将打包后的物品送到地下室,利用自动密封车通过地下物品的专用运输道送到中心消毒室以及室外的污物存放点,将物流线路设在地下室,大大降低污物对整个医院环境的影响。回收的医疗器械设于地下室中心消毒室经过收集、清洗、打包、消毒之后,由专用的提升机直接送到手术层的无菌物品的供应室,减少无菌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感染的机会。“康华医院”采用气送管道系统主要传送病历、文档、急用药品、血样检验、医用胶片等,使医院各部分形成快速、高效、准确的整体。

3. 建筑空间设 计与人性化

医院建筑的空间,无论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室内布局或室外空间,应适应病人就医行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体现“人性化”。人性化的理念应寓于医院设计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3.1 门诊空间设计人性化

我国现有大型医院门诊人次较高,由于种种因素,门诊空间环境的整体质量较低,人流混乱、拥挤、噪杂,使患者“望而生畏”,往往出于无奈方到医院就诊,医院门诊空间设计在我国是相当复杂而又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使功能合理、环境宁静、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康华医院”设计力求做到“切合国情、高起点”,以下是设计中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3.1.1 门诊组合形式“模块”化

为解决门诊人流的复杂性,“康华医院”设计利用医院街将门诊组成多个模块,每一模块设置两个科室,既使各科室有自己独立的端部,互不交叉和干扰,又能迅速疏导人流,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快捷进出所需就诊的科室。每个门诊楼的首层均设有出入口(小车均能停靠),方便患者出入,这种开放式的组合形式,克服了人流过于集中于入口大厅的弊端。

3.1.2 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

门诊各种等候是患者就医行程中所花时间最长、最易诱发烦躁与不安的地方。如何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克服患者站立排队的状况,创造良好的等候环境是对患者的极大关怀。“康华医院”一期工程设计中每个模块都设有药房、收费、注射、输液,三个模块设一检验室和标本收集处。儿科独立设有收费药房、检验、输液及卫生间,避免与成人患者交叉。这种设置使一般的门诊病人看完病后,不需穿越其他科室,在所就医的门诊区就可以得到各种服务。诚然!这与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息息相关,可喜的是,这种门诊模块的设计能得到医院经营管理决策者和医护人员的极力支持。门诊病人就诊,大部分时间在等候空间度过,由于患者所处空间不同,心理状态有所不同,空间处理手法也有差异。等候空间的独立性不论是候诊、取药,还是输液、注射,等候人流与交往人流相对分隔,具有完整的独立空间。

等候环境的优化:等候空间不同于具有一定私密性的诊室,在等候中病人具有一定流动性。我们将等候厅与内庭相连,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改善了等候厅的空气质量,病人可获得开敞明亮、舒适宜人的等候环境,也可漫步于庭院,对于有陪人的病人更是适宜。

候诊环境安静,私密性:处于候诊的病人,心理充满了“迫切感”,往往渴求最近距离、最短时间的等候,并想见到诊室医生的心态,更担心听不到呼叫而错过。设计中我们将各诊室门口对面的廊道凹入处理,作为二次候诊的空间,仅设一位病人(加陪人)的座位,使用电子叫号,患者即从一次候诊厅走到所在诊室门口对面的二次候诊坐候,等待进入诊室就诊。这种设置,一来可避免患者一经叫号即到诊室,缺乏心理准备,情绪紧张,影响诊断;二来可克服患者拥挤在二次候诊的廊道或围绕医生四周的现象,确保二次候诊廊的环境雅静、舒适,确保患者就医的私密性,医生也有良好的诊断环境。门诊部的单元式“模块”组合,从就诊流线、就诊环境、内容设置、空间组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关怀和尊重。

3.2 住院环境家庭化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忧虑而恐惧,对环境的陌生而感孤独,期待医护人员的亲近、关心、被认同和被尊重,因而病房设计具人性化、家庭化缩短了患者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

3.2.1 层数

“康华医院”采取多层的住院部是以“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为理念,追求全面“生态和谐”的一种体现。多层接地与自然融洽,病人躺在床上能观赏到室外山景和大自然的气息、心旷神怡,唤发起对生命的追求,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念。在设计过程中,住院部不建高层的意念,始终贯穿设计的始末。

3.2.2 室内环境家庭化

病房的空间环境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状态,室内的布置应满足患者使用的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表现在空气的净度、视觉环境、色彩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等方面。在设计中我们着重于室内综合环境的处理。

装饰:病房内部分采用了木质面板作墙面的装饰,将床头的长条形“医用设备带”改为分块设置,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用木纹的衬托,给病房带来家居的温馨,改变了室内单一用材所造成的冷漠气氛。

窗:病房窗子如家庭卧室,取落地窗的形式,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但也应注意,过强光线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地面病室内采用柔性地面,降低响声;护士站的侧、后墙设计成软质的吸音材料,减少交谈时造成对他人的声音干扰。

颜色:病房采用了柔和的浅色调,给人以轻快、洁净的感觉。除此,各病房有独立卫生间、壁柜与组合柜等,使患者对环境不陌生,有在家的感觉。

3.2.3 强化病人活动空间

病人住进医院,应按正常生活节奏为患者创造一定的活动空间,满足正常的人际交往。

户外阳台:地处亚热带的广东,日照时间较长,常年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绿草如茵,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病房设置外阳台,对于能自理的病人,可在阳台上享受大自然的景色,呼吸新鲜空气,冬季取暖,夏季纳凉,是患者交往、休息的良好之地,也可利用阳台置放盆栽,增添不少自然气息,为病人提供赏心悦目、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观环境。户外阳台也能减少太阳的辐射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康华医院”多层病房设置阳台是可取的。

扩大走廊:住院部是以单边布置病室的环形走廊的内庭院布局形式,各病房入口处凹入处理,扩大的走廊布置坐椅,供患者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内庭院的绿化。由内庭院的上部引入新鲜空气,内庭院首层种植树木、花草,对内庭院四周的廊道起到良好的气候调节作用。

户外及半户外活动空间:利用住院部首层支柱层,布置了餐厅、商场供患者和探视者使用。患者也可通过首层室外行人小路沿山漫步。

3.3 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优化

医患分流:“康华医院”医技部分按医患分流原则进行设计,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出入口,平面与垂直交通均分开设置,最大限度地避免医务人员共用同一通道,减少互相干扰和交叉感染。在医技楼中影像、数字减影、窥镜功能检查等部分,设有专用的办公、休息、会议等用房,根据医技部的工作性质的不同,有的还单独设置更衣、淋浴设施,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避免长时间在暗室工作:医技有部分医疗设备对温度和湿度有特殊的要求,采用人工照明和空调是必须的。因此对常年累日在此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室、休息室、值班室等力求靠窗布置,接近阳光、空气和自然。门诊、住院两部分的工作用房都具有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

处于地下室的中心消毒室,也通过下沉式庭园,直接有对外的通风和采光,改善长期处在地下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4. 建筑设计中的几点处理

4.1 “急诊医学”概念的体现

急诊医学是国外医学发展的新思路,从医院的设计和管理上要求优先解决急诊病人的需求,“康华医院”急诊部设计,除设置普通急诊入口外,还设有急诊绿色通道,救护车可毫无阻挡地直接到达抢救大厅抢救。如需做重大手术的,立即通过急诊部内的专用电梯将患者迅速送到四楼手术中心的感染手术室实施手术,术后需要监护的病人直接送入手术室旁的重症监护隔离室进行监护。急诊部的心脏病患者也可通过医院街送至首层的导管室进行心脏导管介入手术。

急诊部设置X线机、CT、输液、检验和药房,并设置留观床位和监护室,这种合理的布局使急诊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诊断和手术,体现“时间就是生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2 岛式手术部的设计

“康华医院”手术中心的设计是采用岛式手术部模式,即“中央洁净厅和供医生、病人和已打包的污物通行的净洁廊相组合” 的模式,替代了我国传统的洁、污走廊划分的模式。中央洁净厅为洁净器械、敷料的存放,由无菌供应通道从中心消毒室直送至此,确保了器械、敷料的洁净度。而手术后使用过的器械、污物在手术室内就地分类打包、密封送出。这样,确保走道的洁净度。此模式九十年代中期国外已开始采用,认为这种模式是手术中心最合理的方案,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因为不仅提供了手术室的洁净环境,也确保了所使用器械、敷料的不受污染。不过管理上需要非常严格将污物密封处理,才能使手术部的环境不受到污染。同时对手术中心的污物管理也提出非常严格要求,污物经密封包装处理后才能送出手术间,确保手术中心环境不受污染。

4.3 产房设置

“康华医院”的产房与产后休息分开,独立设置在医技部与新生儿ICU相邻,改变了产房布置在住院部并与产休相连的做法,其目的是利于空调和洁净设备的统一布置和使用,也利于早产儿或需监护的新生儿产后及时送至ICU急救和监护,这种尝试还需通过实践来检验。

4.4 重症监护中心

ICU、新生儿ICU、儿童ICU集中布置在医技部的三层,设置了统一的医护人员卫生通道、家属探视廊、探视室以及污物走道。新生儿ICU、儿童ICU均配有大间及小间隔离病室,配套齐全,起点较高。

5.信息化的医院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是衡量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准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决策性。“康华医院”从一开始就注意了对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功能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使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卫生质量高水平,护理水平高层次。这里仅介绍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康华医院”将充分应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医院(e-Hospital)的高效管理。围绕每一个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资源和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如医院、专家、远程服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供应商、数字医疗设备供应商等连接在一起,整合为一个系统,以提高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了真正的e-Hospital,根据患者的社会保险或保险卡号,医生就可以很快获知所有的医疗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医学影像、做过的实验室检查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临床质量。开放化的e-Hospital将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成为现实。医院内部采用智能宽带接入解决方案。从医院各楼宇交换机到中心机房通过光纤连接,实现医疗病历、影像信息及管理的文本、视频、音频的实时交互功能。临床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保证了医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病人的各种生命指标,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实现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办公。通过临床信息带动教学与科研工作,构建医院的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可对核算单元和核算项目进行调整和组合,可针对医院不同的部门管理情况和经济核算方式随时进行调整。根据收费和临床数据统计的需要,编排各种报表。提供可由医院自己定义的各种报告模板、处方、科室常用信息等,方便医护人员轻松处理典型病例的诊断和常规治疗方案,系统模块可根据医院的具体工作流程定制、重组和改造。院长查询系统,提供全院各种运行经济信息和临床信息数据。实现门诊部、住院部和医技部门的高效合理的工作流程,保证病人医疗费用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结 语

以“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为基础的生态型医院不再仅仅是医疗技术服务的载体,而是一个具有技术层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开放的社会组织。

“康华医院”的设计探索是以追求医学科学真理,繁荣医学文明为主旨,在持续推行医学科学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提升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康华医院”在全面创造富有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的生态型医院的探索过程中,做了一些努力,将有待实践来验证,会在分期工程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期望“康华医院”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所舒适宜人的、病人能接受的生态型医院。

上一篇:上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抽样调查与相关问题解决... 下一篇:贺兰山下: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