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对照研究

时间:2022-04-23 10:58:40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对照研究

项目名称: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的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干预措施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治愈率的影响。

方法:随机筛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2000例,发现有生殖道感染者782例,感染患者被分成两组并实施不同干预管理,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治愈率。

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X2=0.66,P=0.417);但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治愈率为63.0%,对照组为34.6%,干预组临床疗效明优于对照组(X2=63.26,P

结论:加强规范治疗和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保健知识的认识水平,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及时到院就诊,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36-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为一个城市的贡献毋庸置疑,而流动人口管理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保健问题尤为突出[1]。生殖道感染不但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影响人口素质。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治愈率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随机筛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发现的生殖道感染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干预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期间,对我地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随机选取2000例,发现生殖道感染疾病782例,感染率为39.1%。研究对象年龄在20-49岁之间,排除月经期间、妊娠期及阴道用药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0例和对照组382例。

1.2检查方法。①由妇科医师双合诊的方式进行妇科生殖道感染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附件等;②实验室人员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包括: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必要时作衣、支原体检查;③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1.3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有关外阴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糜烂的诊断标准。

1.4对症治疗和干预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包括:①外阴炎可病因治疗及局部用药。②滴虫性阴道炎给予甲硝唑500mg,2次/d,连用7天,阴道局部用药,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mg,每晚1次,连用7天,与此同时,同时治疗。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给予局部抗真菌治疗:a.于阴道内放置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100mg),连用7~10天;b.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放置阴道深部,连用7天;c.臭氧冲洗,每天一次,连用三天。④细菌性阴道病:a.甲硝唑500mg,2次/天,口服,连用7天或克林霉素300mg,每天二次,连用7天。b.甲硝唑泡腾片200mg,每天一次,连用7-14天。⑤宫颈糜烂建议TCT检测后给予药物联合物理治疗。

干预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健康和治疗宣教,包括发放健康手册,开展生殖道感染健康讲座,免费发放安全套,同时开展妇女病查治,建立感染患者专家门诊咨询室,对患者及配偶诊治情况随访。观察用药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的临床疗效。

1.5疗效评价。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致病菌转阴者为治愈;复查致病菌为阳性者,无论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均为未治愈。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本情况。782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其中20~29岁214例,30~39岁307例,40~49岁261例;生殖道感染疾病包括外阴炎71例,滴虫性阴道炎47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60例,细菌性阴道病242例,宫颈糜烂162例。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年龄结构分布无明显差异(X2=5.34,P=0.07);两组所患疾病构成有统计学差异(X2=25.31,P

2.2干预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417;但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治愈率为63.0%,对照组为34.6%,干预组临床疗效明优于对照组(X2=63.26,P

3讨论

流动人群作为城市的特殊人群,受到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等条件的限制,卫生保障及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易成为生殖道感染的高发人群。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妇女病,又称生殖道感染(RTIs),好发生于外阴、阴道及宫颈,因受细菌、病毒、念球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侵袭而致病,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引起不孕、流产、死胎,降低人口出生质量[2~3]。据相关医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达28%~55%[2]。本文研究中,某地区共抽查2000例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患病人数782例,发病率为39.1%,调查结果提示,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危及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加强预防。

本文研究中,生殖道感染疾病主要有外阴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糜烂。分析患者日常卫生习惯发现,不良卫生习惯是外阴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不常洗外、月经期间做重体力活、月经期间坐浴、月经期间同房,同房前后不清洗外阴等[3];同时,人工流产术后1个月内行性生活也会引起不同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宫颈糜烂其实是慢性宫颈炎长期不愈的一种常见表现,患者保健意识较差,没有及时就医,致使病情迁延不愈[4]。

积极干预对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认识生殖道感染疾病传播途径有助于提供适龄女性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以预防。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用同样的对症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期间,干预组采取生殖道感染健康教育、免费发放安全套、查治妇科病、提供感染患者专家门诊咨询,以及对患者及配偶诊治情况进行随访等干预措施。三个月和六个月后随访结果均显示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经治疗和健康指导干预后,干预组生殖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从生活习惯、自我检查、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地加强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后能及时干预或治疗[5]。因此,控制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有必要加速建设计划生育系统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及走访治疗[6]。

综上所述,加强规范治疗和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相关保健知识的认识水平,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及时到院就诊,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病率,进而保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孕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汝刚,付翔,周静,等.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25-1828

[2]谷松昌,马金广,王伏芬,等.“十二五”初期安阳市城区流动人口妇女生殖保健促进项目前期评估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4066-4066

[3]朱桐梅,潘青.外来农村生殖道感染妇女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2):80-81

[4]周秋燕.厦门市思明区部分弱势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75-376

[5]贾素芳.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J].医药前沿,2012,15(30):155-157

[6]陶小君,赵如青,辜俊梅,等.广州市番禺区生殖道感染妇女治疗状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10):422-423

上一篇:试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价值 下一篇:骨髓涂片在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