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业生态链,助推学生创新创业

时间:2022-04-23 09:44:41

打造创业生态链,助推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对当代高校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通过创业促就业,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创业生态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6-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这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就业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代高校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体制,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通过学生创业促动学生就业,全面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并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地方大学,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连续九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学校校在强化就业率的同时,着力提升就业层次,提出“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提升就业”理念,围绕“学校引领,学院推动,内外协同,全员参与”方针,着力构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平台、创业文化链式发展模式,不断完善领导、政策、投入、管理、运行、驱动、信息、监督树形结构,形成了依托学科、立足地方、循序渐进、联动共赢的创业教育特色,涌现出一批学生创业典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一、注重创业意识培养,迈好构建创业生态链的第一步

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事实上,能不能创业与个人所学专业、学历高低等没有必然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积极的自主意识和强烈的创业心态。在大学里,一些优秀学生在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具备了好的创业条件,但是缺乏创业的欲望和激情,读好书和找个好工作就成为他们的大学追求,因此,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要以培养创业意识为起步,建立包括创业训练、创业演练、创业孵化的创业链式发展模式。

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教研室,建立了涵盖创业成功校友、社会人士,创业培训导师在内的高素质、多元化、专兼结合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我们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培训,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开设了创业必修课――“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公共选修课――《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基础课――工商管理相关课程、创业实训课――“创办你的企业”(SYB)立体化、多层次的创业教学体系。此外,“赢在起跑线计划”、“菁英人才学校”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大丰富了创业教学体系。学校还重点打造了“三创讲堂”、“创业论坛”等品牌讲座,通过积极开展挑战杯、创新杯、科技创业大赛、本科生科技论坛、研究生科技论坛等创新创业竞赛,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第二、注重创业能力提升,鼓励多元化创业实践

创业意识之外,大学生本身的能力素质也在制约他们自主创业的成功与否。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接受的是书本知识、了解的是成功案例,但创业基本技能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创业热情,因此,需要改变学生守旧思维,吸引他们参与创业实践。同时,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创业实践,支持具有创新技术的博士生,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协同营销、财务的学生组团创业,对于一般本科生特别是文科生,要鼓励从服务业、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入手,参加创业练兵演习。学校在主校区成立“创业梦工场”大学生预创业实践孵化园,每学期面向全校大学生公开招募创业项目入园,以“创业课程教学、创业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实训和创业综合服务”等一体化的创业孵化平台为主要形式,竭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政策、场地和资金扶持,致力于培养一批批自主创业先行者。除此之外,学生们自主成立了精英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以不同形式的创业社团为平台,秉承创新创业精神,立足校园,放眼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热潮。

2011年,我校化工学院博士生创业项目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唯一特等奖,获得100万元奖金和100万元创业基金,其创业项目成功在常熟国家科技园产业化;学校郭浩同学作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年利润达120多万元;学生窦可玉创办了“蹭饭网”,金杰创办了南京壹点绿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刘勇创办了南京好吉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朱洁钧创办了南京讯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颜凌志创办了南京凌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谷雨创办了南京傲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成功创业的典型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校园中创新创业的氛围日趋渐浓。

第三,注重政产学研结合优势,让创业星火呈现燎原之势

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高校,我校以实施协同创新为重大机遇,积极把政产学研合作形成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内外协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聚焦创新创业,共植枝繁叶茂的创新创业参天大树。学校建立了齐抓共管、责任明确的领导体制,协同合作责任共担;建立科学完善、特色实效的政策体制,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形成学校主导、灵活多元的投入机制,解决创业燃煤之急;构建扁平开放、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树立“创业教育示范学院”典型,以点带面;健全协同联动、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加强校地合作,争取外部支持,改革教学模式,苦练内功;启动效果显著、影响深远的驱动机制;建设便捷通畅、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建立切实可行、长效健全的监督机制,以评促建。

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服务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积极与南京市政府合作,在我校虹桥校园建设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入驻初创大学生企业70余家,2012年,园区实现收入3215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和实习岗位3000多个。创业示范园正成为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基地,获得了“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正逐步打造成学生初始创业孵化区、成熟企业加速成长区、创业服务中心区兼有创业实训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上一篇:大学钢琴弹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职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