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23 07:51:15

“启发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法以引导、设问为主要方式,来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笔者有自己的做法特色――

善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容易接受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讲“压强”这个概念,可举这样的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我们都知道,当我们走在海滩沙面上时,双脚会陷进沙子中,如果垫上木板,就不会陷入沙中,这个例子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效果是越大还是越小?怎样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设问,就为“压强”概念的得出创设了良好的物理环境。又如讲“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我举了晒衣服的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晒衣服时,怎样做才使衣服比较快干?有阳光的地方温度高,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第一个因素是什么?将衣服摊开可增大上面水的表面积,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第二个因素是什么?将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空气的流动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第三个因素是什么?这样启发,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利用实验进行启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单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只能发现问题,不易有所收获,必须通过实验、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教师创设的情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发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同一灯泡,电压升高时就亮些,电压降低时就暗些;电压不变时,100瓦的灯泡比25瓦的亮,为什么?是不是电压升高时,通过同一灯泡的电流就较大?电压不变时,100瓦的灯泡与25瓦的电阻不同,引起通过的电流也不同?然后教师跟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结果,总结出欧姆定律的内容。这里,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发学生的新思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

1.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发现知识的途径,亲身体验科学家发现知识时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讲电磁感应这一现象,我启发学生:我们知道,电流能产生磁场,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利用磁场能不能获得电流呢?现在,我们来试一下:先让导体放在磁场中不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再换一个强磁体试试,还是没有电流;再让导体左右动一动看看如何?让导体上下运动,没有电流,再让导体左右运动,这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了……就这样,带领全班学生一起体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激励。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一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例如,做了“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后,我问学生:如果只有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没有电流表,能不能测电阻?如何设计电路,怎样测?如果只有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没有电压表,又该如何测未知电阻?如何设计电路?

3. 加强发散性练习。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典型习题启发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练习,引导学生多渠道思考问题,使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有多种思路,不但会正向思考,也会逆向思考,使学生思维具有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第五中学)

上一篇:好景致带来慢生活 下一篇:确立银行理财产品的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