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增收路

时间:2022-04-23 10:51:45

已是七月初。玉米挂着长长的须,荷塘撑起圆圆的伞,平坦光洁的水泥路似一条银带,夹在稻谷随风起伏的碧浪间,洁白的大棚像行军的帐篷整齐铺展,豇豆、苦瓜长势喜人,圆滚滚的西瓜惹眼,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这里是隆昌县胡家镇盘石村——内江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隆昌县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谁曾想,这样一个“产业兴,村民富”的新农村,5年前曾经受了一场灭顶之灾?

千辛万苦打通“致富路”

说起2007年那场百年不遇的“7·09”特大洪灾,盘石村人至今心有余悸:全村80%的房屋、农田、基础设施被冲毁,镇村干部、武警官兵利用冲锋舟把群众救援到安全地带,533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是全镇受灾最严重的一个村。“辛辛苦苦修起来的出村路也被洪水毁了,还怎么致富?”村干部无一不焦虑。

盘石村位于隆昌县城南部16公里处,长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要致富,先修路。2004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一事一议筹资,自发投工投劳,终于修通了第一条出村泥水路。洪水退去后,盘石村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2008年4月,在原有泥水村道基础上建成了水泥路3.84公里、便民入户路3公里;2010年,盘石村纳入隆昌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又新建水泥路4公里、便民入户路12公里,机动车能开到80%以上的农户家门口。

村民张昭琼对新村道路建设带来的变化感慨万千:“我们村真正实现了镇连村、村通组、组到户,拉化肥种子到家、卖蔬菜瓜果方便多了,致富的道路总算是修通了!现在我们走出院子就可以坐车进城,硬是安逸得很!”

栽树筑巢引进“大业主”

“在盘石村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围绕‘一水二路三产业四增收’思路,实施了修路建房发展产业‘三合一’工程。”胡家镇镇长张光辉娓娓道来,“抓园区规划,抓项目实施,抓招商引资,抓优化服务,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业主,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2008年,盘石村成功引进浙江老板谢金玉,种植大棚西瓜160亩;2009年,引进富顺人杨全银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110亩;2010年底,盘石村已引进业主建成大棚蔬菜示范区500亩,2011年达630亩;发展净水养鱼100亩,稻鱼基地400亩,新栽桑260亩,新增特色经果林1000亩;培育生猪标准化养殖大户5户,新建圈舍1565平方米,新建生猪小区1个,占地1000平方米。

胡家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周德斌带我们参观了盘石蔬菜园区建设的核心区。举目四望,园区内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建U型槽8.5公里,供水系统建400立方米压力池1个,供水管道建PE管道8.5公里、水渠38.97公里,建水泥路2.5公里、生产便道11公里,改建山坪塘两口。

胡家镇党委书记罗怀杰介绍说,这几年,盘石村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西瓜,养殖淡水鱼、生态猪,产业态势很好,特别是反季节大棚蔬菜,一上市供不应求,帮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今后,盘石村要走“猪—沼—果(菜)”循环经济发展路子,以大棚蔬菜、水产养殖和生猪养殖为产业支撑,发展万亩现代果蔬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坐拥“聚宝盆”

村民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那盘石村人收入又如何呢?

村支书曾德函扳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单纯种庄稼,一年一亩地纯收入大概就是50块钱;盘石村10个组,其中8个组土地实现了有效流转,老百姓坐收“租金”,每亩一年就有几百元的净收入,比种庄稼划算多了。

问及郭友琴大妈每月的收入情况,她快言快语:“每年的土地租金先不说,光是到大棚做活,每天就可以收入四五十块呢,日子过得很滋润!”

引进了业主,发展了产业,盘石村人实现了就地务工。他们不再拖儿带女外出打工,就在本地帮工,每月就有1000多元收入,还能照顾家庭、看管孩子。2011年,盘石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6700元,比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了400元左右。

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壮有所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村”、“市级文明村”、“县级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县先进基层党支部”……一块块“金字招牌”生动诠释了盘石村人涅槃重生的不平凡经历。

夕阳西下,农户门前庭院一人多高的向日葵花朵煞是好看。回望盘石村那被夕阳染成金色的道路和土地,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条丘区农民致富增收的康庄大道……

上一篇:“三农”工作应主动融入“两化”互动 下一篇:契约精神是陌生人社会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