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防险胜于救险

时间:2022-04-23 09:30:42

全面风险管理:防险胜于救险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提高最低资本标准,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监管改革的主要组成内容。2009年1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银监发〔2009〕107号,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按照“梳理-规划-建设-提高”的路径,分类制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政策即是导向。

当社会各界都聚焦于这类最贴近“三农”、有着最广泛覆盖面的机构群体时,当农村信用社正在改革的“深水区”摸索尝试、艰难前行时,《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农信社在这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有了风险管理的“指路灯”。现代银行制度建设的效果由此逐渐显现:风险管理由单一管理向全面管理、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风险管理技术定性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等转变。

时代诉求 发展大势

除产权制度外,历史包袱的重压是改革前农村信用社举步维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抛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外部因素,历史包袱的形成与农信社风险管理“带病运作”、经营不审慎直接相关。

深化改革前的农村信用社处于割裂状态的风险管理体系备受诟病,远未实现系统化的循环过程。

按照现代银行体系理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各种风险、各业务品种、流程各环节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它是一个构架完整的体系,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法律约束风险、会计财务风险、信息资讯风险、经营策略风险等诸多方面。

美国COSO委员会(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这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被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企业运营,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

当我国农信社奋力向现代银行制度转轨时,商业银行正实现着全面风险管理上的华丽蜕变。业界认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演变过程就是全面风险管理推进、落实的过程。根据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的规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7家新资本协议银行从2010年底起即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经过三年时间的准备,这些银行已经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思想构建起了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农信社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上述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正在进入各级农信社管理层的视线,并实现了复制-实践-创新-再实践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银行业是典型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了银行经营决策和金融创新的方向。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已经落后于竞争者的农信社等不起也输不起。

理念先行 体系整合

业务基础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员匮乏等是深化改革中的农信系统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障碍。一批机构参照监管要求和国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逐步搭建起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有效制衡、运行逐步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量变,并随着业务经营的发展持续完善。

很多农民都发现,原来熟悉的农村信用社的牌子换成了农村合作银行或者农村商业银行。他们也许不知道,在看似简单的换牌背后,农信社内部的管理机制已经或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北京农商银行为例,2010年,他们制定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按照“梳理—规划—建设—提高”的路径,制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几年来,形成了涵盖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分支机构等多层次的,覆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风险条线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创新机制 重塑自我

谈及全面风险管理,有个概念必须提及,那就是内部控制。

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统一框架》明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将之作为一个子系统,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农信系统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流程化银行的机制创新,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过程。

过去,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主要限于财务控制;现在,内部控制得到大范围扩展,要求内审部门对银行有效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对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因此,有效的内审稽核制度成为保证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将替岗人员直接送进替岗地点,被替岗人员无条件强制离开原工作岗位,稽核部门作为突击替岗具体实施部门,在替岗期间全面履行所接替工作职责,“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由此构建。这就是福建三明农信社的“突击替岗”制。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银监会合作部的充分肯定,并在福建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广。诸如此类的内控机制的创新,为全面风险管理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上一篇:十年蝶变 思索转型方略 下一篇:见证艰辛蜕变 缔造崭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