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层次推进医改

时间:2022-04-23 09:04:03

健康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建设健康中国新目标,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积极回应,而医改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根本手段。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医改将如何向深层次推进?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使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公立医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衡量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如何,以及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改革任务,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标志。

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便于地方操作实施,推动地方由“要”变为“我要干”。

建议对重要任务尽可能设定约束性、量化性指标和明确推进的时间节点,发挥地方首创精神,督促地方推动改革。

健全筹资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巩固基本医保制度

加大财政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补贴,并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推进医保制度整合和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规范和约束;积极推进医保、医疗和医药协调发展,加强“三医”联动,实现医改目标。

统筹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体系和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理顺医保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不同医保制度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药物政策建设

完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替换机制,确保基本药物能够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在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中使用统一的药品质量和限价标准,减少交易成本。积极探索第三方招标采购的做法,提高招标采购效率。

完善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基本药物使用的监管,提高患者知情权。

继续完善并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

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为有序就医的形成提供制度基础。

加强区域协同,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以医保支付为杠杆,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的稳定服务关系。合理确定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和价格。

打破现有的“定编、定岗、定人”制度,创新编制管理方式,落实基层单位用人自,真正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基层竞争性用人新机制。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服务均等化

强化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合理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人力、设备等成本。

以健康改善结果为目标,注重服务质量的考核,科学设立绩效考核办法,将资金补助和考核结果相挂钩,奖优罚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防治结合”理念指导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健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基层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和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

进一步落实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社会办医优惠政策,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落实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的政策。建立适度投资回报机制,加快完善卫生投融资平台,支持社会办医发展。

培育一批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

(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从前的老土货现在又流行了 下一篇:假如徐峥想过开放式婚姻生活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