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时间:2022-04-23 08:20:36

浅析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省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省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目前我省中小企业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财务管理困境:管理方式落后、财务管理不完善、资金控制薄弱、融资困难等均制约了其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以上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资金控制 财务预算管理

我省企业数量不少,但中小企业占大部分,浙江全省企业总数12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99%。当然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应变能力强,资金占用少、投资省、见效快,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持了我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在当今全国都在提倡“企业做强做大”的背景下,我省的中小企业们却未能有所“成长”,这其中的很大原因与“中小企业家们”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等是密切联系的。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困境大致表现

(一)“家族式”企业管理

我省的许多中小企业均有“家族式”企业的特征:其资产所有权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家长集权管理,产权归属一元化,用人机制排外化,夫妻俩分别担任企业的经理及出纳,一大堆的“远亲近戚”均被安顿在管理、生产、采购、营销等各个关键岗位上,整个企业的权力往往集中在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家族成员手中。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的现象严重,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因此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融洽,为企业带来和谐的利益,但企业不是家庭而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企业目标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者及亲属或亲信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这种集权的决策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同时会使企业遭遇人才瓶颈,缺乏企业“做大做强”所需的人力保障,这种企业中即使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或有效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上却或多或少地缘于“关系”而大打折扣。

(二)财务管理不完善,经营者财务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价值管理,它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可以通过各项价值指标在财务上全部反映出来,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更增强了其竞争优势。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经营管理成本,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未按照《会计法》规定设置会计岗位,未聘请专职财会计人员,大多是兼职会计或委托记账。经营者财务素质低,看不懂财务报表,对票据管理随意,取得的原始票据不规范甚至不合法,授意或强迫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表。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披露不充分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应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实际的现状是会计人员出于自身素质或管理者授意等原因会根据“使用者需要”出具不同的会计报表:企业要贷款了,报表显示企业资产流动性强、负债率低、盈利水平高,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企业要交税了,报表显示企业负债累累、经营业绩差、连月甚至连年亏损,又是另一派“青黄不接、濒临绝境”的景象……所以个别会计说:出的报表要注明是什么部门用,否则送错了可要出“大事”。

(四)资金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的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过度举债,致使大量现金未参加周转而增加了机会成本,有的是资金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盲目对外投资,而使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二是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不高,无严格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更无相应的责任部门来组织落实,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沉淀,应收账款清收不力,管理随意,催收方法欠当,致使应收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对存货缺乏有效管理,无存货计划、无存货定期监督和检查制度,对日常存货的控制不到位,产成品销量不佳或过量屯积原材料,占用大量资金。四是重钱轻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未建立仓储管理制度,无定期盘点及日常维护制度,盘亏或损坏无人追究,资产流失严重。

(五)融资困难,难以及时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有效资金

一是财务管理落后,信用条件差。中小企业普遍信用意识淡薄,信用披露意识差。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以致贷款银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中小企业没有和银行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在银行没有诚信记录,贷款就很困难。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现在银行为了控制坏账风险,大都要求企业提供有市场价值的贷款抵押物,如房地产、大型机器设备等。而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用房多为租赁而来,设备也不属于银行抵押物要求的“大型”,因此也就无法取得贷款。三是政府扶持性的担保公司太少,覆盖面不够,根本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

二、改变这些现状的对策分析

首先,企业的经营者们要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全面财务预算应包括如下内容: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期末存货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预算做完后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预算实际执行的情况定期修正预算。

其次,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逐步提高经营者自身财务素质,加强财产控制,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固定资产的购置及日常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对存货管理,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搞好成本控制包括建立健全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

再次,针对融资困难这点,作为中小企业自身,除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及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外,应该积极重建企业信用制度,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搞好信贷关系,让银行能了解企业的产品特征、竞争优势、发展前景等,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

最后,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中小企业要长期稳定的发展,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其中不仅包括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要引进高素质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为企业经营管理输入“新鲜血液”,增加企业活力。企业招聘人才就像娶老婆,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一定是要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一个合适的招聘渠道,或利用一个良好的招聘平台,一个良好的招聘渠道可为企业排除不适合的人。另外企业还应制定出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这其中包括对将来人才需求的预测,包括需要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人才的数量、素质等。最重要的还有企业的薪酬、内部激励机制及给予人才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条件等,这是留住人才、运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规范中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J].财务与会计,2004(06).

[2]翟胜霞.浅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05).

[3]彭善利.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09).

[4]李洪伟,高化文.家族式企业管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5]郎洪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4(02).

作者简介:樊虹(1978-),女,四川宜宾,海盐中联兴会计师事务所,会计,研究方向:会计师。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