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意见“听”而不“取”不可取

时间:2022-04-23 07:55:30

群众意见“听”而不“取”不可取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单位皆敞开大门,通过进村入户、组织座谈、发放问卷、开辟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过,相较于“听”时的热热闹闹,一些地方、单位对“取”则颇有些冷冷清清,具体表现为:对辛辛苦苦搜集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有的人弃之一旁、不管不问;有的领导把意见顺手交给工作人员,任其筛选分类,全然不管整理出来的东西是否真实、是否准确;有的干部更是大胆地抛开原始意见,根据自我想法另起炉灶上报……凡此种种,这些对群众意见重“听”轻“取”甚至是“听”而不“取”的行为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认识群众意见,是影响干部对待群众意见之态度的决定性因素。群众意见是百宝箱,置之不理即浪费,弃之不办留后患:群众意见饱含真诚信任、热切期盼,弃之不理就会伤害群众、丧失民心;群众意见关乎整改方向,弃之不理易导致“改”而失向、“劳”而无功;群众意见镜照干部作风,弃之不理就是忘记活动目的、偏离党的宗旨。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在上级面前侥幸过关,也难掩群众的失望,难避领导干部公信力的下降,难改该地该单位并不乐观的干群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干部漠视“群众意见”,根子在于群众观念不强、群众立场不稳、群众感情不深。因此,解决重“听”轻“取”、“听”而不“取”的问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紧盯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围绕“群众满意”的目标,把坚定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落到实处,把回应群众、取信于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为保证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有效推进,中央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的中心任务,这是有的放矢的科学安排和精心部署。我们一定要遵照中央安排,多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途径广泛“听”意见;也要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反反复复审阅、原汁原味梳理、深入对照分析群众意见建议,善于从中“取”出精华。

群众意见中,党员领导干部一可取出干部队伍的“真问题”,从而更精准地聚焦“”、改进“”;二可取出正风肃纪的“真良策”,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善;三可取出群众的“真关切”,据此把准整改落实的重点、选准兴办实事的项目;四可取出提升修养、履职尽责的“真参照”,以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群众的牢骚话、批评语、怒骂声……这么珍贵的东西,随意抛弃甚可惜,任意过滤要不得,轻描淡写不可取。

或许有人会说,有些群众的意见东扯西拉,难明就里;有些群众的意见并不客观,也不正确;有些群众的意见让人难堪,我一时下不来台……且慢,只要你多问几句、多访几人、多想几回,对群众的意见定能抓得准;只要你胸怀宽广,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对待群众的意见建议,换个角度也能照照“镜子”、得到收获;只要你抛开私心私利、站稳群众立场,从长远计议、从大处考量,群众意见建议中蕴含的无穷智慧、潜藏的巨大能量一定会让你取之不尽、受用无穷。

对群众意见,认真“听”是必要基础,用心“取”是核心环节,顺应“办”是关键步骤。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办、不宜办、没条件办的事项也须向群众作出详细说明。“听”而不“取”,“办”就会抓不住重点,失去方向;“取”而不“办”,“听”不过是走走形式,等于白听。因此,抓住居于中间环节的“取”来促“办”带“听”,就是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人民群众满意成效的必要举措,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活动很可能走形变味,做成难以下咽的“夹生饭”。

上一篇:出国金融一站式 服务专家在身边 下一篇:干事创业重在提升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