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染缬艺术思索

时间:2022-04-23 05:48:23

现代染缬艺术思索

一、艺术风格的隔代遗传

中国古代纺织品的防染技术称之为“染缬”。在古代“缬”有三种解释:其一,出自《韵会》:“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说缬即绞缬。其二,于《魏书·封回传》中:“荥阳郑荣谄事长秋卿刘腾,货腾彬紫缬四百匹,得为安州刺史。”“缬”指染花的丝织品。其三,缬亦指印花的工艺方法。在中国古代印染史上最著名的纺染工艺有四种,它是:绞缬、蜡缬、夹缬和灰缬,俗称“四缬”。“四缬”在唐代的盛行显示了中国印花技术的成熟,到了明清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纺织不易保存的特点,唐以前的染缬作品已经很难寻觅它的芳踪。“隔代遗传”就是染缬的创新要绕开元明清以来的传统纹样,直接继承唐的艺术风貌。唐的艺术风貌有几个特点,比如开放、厚重、阳刚、大气、瑰丽;而元明清染缬具有阴柔、繁复、轻灵等特征。在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技术比较流行,即蜡缬、夹缬、绞缬。随着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我们陆续见到了一些唐代的染缬遗存,从中我们还是能窥探出它的艺术风貌。不仅如此,在唐代的绘画、壁画、三彩陶器甚至诗歌中也能重温染缬当时的绚丽与辉煌。

唐代染缬的艺术风格可以用醇厚、洒脱来概括。醇厚是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是因为汲取了外来优秀文化艺术的营养,是民族性格的结晶。洒脱,是文化开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活安定的反映。染缬的造型有明丽、飘逸、古朴、自由之美,成为唐代装饰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雷圭元先生说:“在唐代文艺园地上,盛开着三朵喜人的金花:一是唐诗,二是装饰图案,三是书法。”例如,现珍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对树羊蜡染屏风”为唐代遗物,它反映了盛唐以经济繁荣为基础的高度技艺水平。“当时的染缬或绘画都流行画面正中央的树木或花草之下,配置人物或动物图样,这个题材可以远溯至西亚,然后最受波斯人的喜好,甚至与圣树圣兽的古代信仰相关,古代波斯人视羊的卷角为月亮的象征,而树木则生长于‘天空之海’上,承受生命之水,具有‘圣树’的意味。”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唐代高超的染缬技术,也可以看出昔日盛行于大唐的异域风格,还可以看出染缬与绘画的渊源。这些都为我的“隔代遗传”的染缬艺术创新提供了基础。明清的染缬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风格,从艺术风格来看也浸透着阴柔、繁复、轻灵之气。

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江南民间印染工艺。虽然加工工艺各有不同,但却反映了一些共同的艺术特色,从色彩来看与明丽的唐代的大不相同:唐代的染缬作品就像“唐三彩”,十分绚丽;而明清时代的染缬作品从总体的风格来看就像是“青花瓷”,自然大方,朴素之中不失明丽,十分富有装饰效果。虽然蓝与白之间的对比,简单的色彩变化使人感到明快,但长期只使用单一的蓝色也会让人有疲倦之感。从图案来看,其装饰烦琐,形象富于寓意之美,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体现;但过于程式化,图案纹样基本都已定型,在定型的纹样中一般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与民族的审美习惯吻合,这样就使人很难在突破中有所作为。另外,染缬艺术的“隔代遗传”还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众所周知,研究明清时代传统染缬的权威地域在西南和江南。而位于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甘肃则为研究染缬成熟期的盛唐提供了条件:身穿印染服饰的蚩尤三苗部族走过甘肃;波斯商人的印度布匹、中国商人的丝绸至今还深深埋葬在荒芜的丝绸古道上;穿着印染服饰的菩萨、帝王、僧旅、丽人、士兵至今还鲜活地描绘在敦煌壁画上;从藏族的毡房到蒙古族的敖包,染缬的小花无处不在地静谧绽放……这些都成为体验唐代染缬的历史、内涵、技法的重要途径,成为我们研究染缬艺术“隔代遗传”的有效基因。

二、艺术因素的横向移植

“横向移植”不是否定染缬历史的传承,乃是要以横向即空间的和非同类的借鉴补充和调整纵向继承,不但要考虑到当代染缬艺术的民族化,而且还要考虑到当代染缬艺术的世界因素,这里主要指东西方艺术的两条线要接上头,进行移花接木和杂交、渗透、糅合,同时还包括吸收各种姐妹艺术因素和民间艺术因素。具体做法如下:

1.物象与杂交中国画表现物象的途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目识心记,以形写神”,对于描写的对象,经过仔细观察,从形体的结构方面找出它的规律,然后用默写的手段表达主题,这些方法不是对物象作纯客观的描摹,而是把客观物象与作者的艺术思维相融合,作者的思想进入他所描写的对象,把自然现象变成“艺术形象”。这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也十分适合于染缬艺术创作,完全可以杂交。

2.意念与渗透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是艺术创作共享的资源,在创作中我们要注重物象的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强调“立意”与“传神”。就是面对无生命的山水和花鸟时,也可以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赋予它们人格化的精神气质,赋予它们活泼的生命和灵气,就可以创作出有丰富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来。这种意念完全可以渗透染缬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3.艺术形式与糅合我们从染缬的特殊工艺出发,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纹饰,从唐代雕塑、壁画的艺术图式中寻找切合点,并把它作为染缬的新符号融入染缬创作中,把汉唐雄风的文化精神内涵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用染缬的语言再现汉唐盛世的雄强与文明。要吸收西方绘画中对光影的色彩感觉,把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与染缬的制作工艺联系起来,吸收“印象派”以来,特别是塞尚、康定斯基的艺术成果,强调色彩的想象力,关注光影,重视色彩产生的心理作用,从绘画的点、线、面、色中找到抽象的视角音符。要改变人们原有的审美定势,逐步形成染缬特有的色彩语言。

要吸收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从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深入研究染缬技法的拓展与应用。从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入手,通过对染缬艺术形式的感知、理解,浅谈现代染缬艺术文/管兰生OnModernDyeingArt艺术理论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艺术观念、方法与染缬的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进而完成对染缬艺术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艺术理念的消化超越,最终实现古老染缬艺术的全面振兴。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思索 下一篇:教学发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