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换“新” 开创作文新天地

时间:2022-04-23 12:04:11

【摘要】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

用“心”换“新” 开创作文新天地

摘要:在提倡“自主、合作、创新”的新教学模式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极为重要。创新写作即打破传统模式,自由自在地书写、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写作活动。它不受约束,勇于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辨力,写出真实的生活道出由衷的心声,充满探索精神。

关键词:创新 创新思维 创新写作 写作教学

何谓创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创新,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强调:有创造性,有新意,能超越前人的见识,具有独创色彩。创新写作即打破传统模式,自由自在地书写、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写作活动。在目前提倡“自主、合作、创新”为主题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束缚?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比如写“粉笔”,可以作如下发散:色彩——洁白,形体——短小,原料——纯净,质地——坚硬,属性——易碎,脾性——默然……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但我们却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后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我们可以围绕此话题,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中对此话题赋予新意,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以鲁迅弃医从文、班超投笔从戎为例,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而使文章有了时代性和新意。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二、培养想象和联想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和联想性作文训练

“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就是联想;“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心理过程;对于不在跟前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这就是想象。如果说联想能够使知识得到充实和丰富的话,想象就是在知识不断充实和丰富的基础上的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联想和想象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想突然来临。一般说来,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直觉思维力,在创作中,有时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我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坚持让学生多看书,我通过让学生捐书和自己购书等途径,积攒了一批书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每周拿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同时我也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美文佳作推荐给学生阅读,这就拓宽学生视野,获得可贵间接经验,事实证明,许多学生也确实从中产生了不少写作灵感。

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随”字,随笔本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自从实施“写作创新实验”开始,就要求学生每位同学用好自己的“成长记录本”,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讲自己所看到的好文佳句,随时摘抄下来,将自己随时产生的瞬间灵感记录下来,这样,在写作中也就有了信手拈来的素材了。

总之,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作文不易,创新更难。著名的作家冰心有句诗叫“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更小了。”创新是时代的召唤,它的天地宽广无比,愿我们的写作在这宽广无比的创新天地里,自由的发挥,自由的驰骋,自由的翱翔,自由的创造。

上一篇:高效课堂从多元细节做起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