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角色课堂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22 02:26:19

人才培养的角色课堂实践教学研究

(一)实验内容工程化

传统的网络实验教学从属和服务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实验内容孤立、分散、缺乏联系,而且大多是以验证性为主的只动手不动脑的被动实验,不适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实验内容需要进行工程化改造,按照工程的性质形成项目驱动的实验。实验的设计强调探索性、设计性、自主性、研究性,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适合角色扮演的需要。在教学实验中,优化了8个基本实验,以及网吧设计、结构化布线、中小企业网络工程3个项目驱动式的综合实验,所有实验都进行了工程化处理,体现了实用性的原则。

(二)实验过程PBL化

实验紧紧围绕PBL(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展开,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将学习与项目挂钩。这种模式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1)创设“角色课堂”,即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通过仿真的任务使学生投入到工程化的项目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维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需要注意的是,PBL模式需要建立业务背景与网络技术的关联,以促进实验项目向实际项目的迁移,促进课堂角色向岗位角色的转化。(2)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学生分担不同的岗位角色。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能充分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是项目的实践者,通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驱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轮流扮演项目经理、网络设计师、技术员等角色,模拟网络工程动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扮演甲方进行项目招标,学生团队扮演乙方进行投标,项目实施从合同签订开始一直到项目验收结束,各个环节需要通过答辩等过程化评价的方法确定其课业成绩。

(三)评价过程化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档案袋”方式记录和评价学生工程能力发展的过程,包括团队内自评、不同团队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聘请“第三方”参与评价的过程。“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过程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等主要信息。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由于“档案袋”评价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因此非常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束语

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角色规则的训练和教育。职业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业角色是社会角色的具体化,是必须扮演好的角色。在民办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行职业角色教育,使学生确定职业角色,学习角色技能、责任和义务,通过“角色课堂”中角色扮演的实践提高应用技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务实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广山

上一篇:远程职业技能开发与作用 下一篇:内燃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