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4-22 01:50:19

通心络胶囊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高频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79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12周,综合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IMT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通心络胶囊具有明显调节血脂、减小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颈动脉; 超声检查; 粥样斑块

【中国分类号】 R6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95-0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多发性血管内膜疾病,主要侵犯大、中动脉,尤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病,导致组织的缺血和坏死,可产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颈动脉硬化患者中85%合并冠状动脉硬化[1,2],所以,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颈动脉IMT进行无创定量检测,便于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的及早发现,并可有效监测动脉硬化与斑块的加重及治疗后硬化与斑块消退的定量评估 [3]。我们利用高分辨超声诊断仪,评价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形成、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的治疗作用,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患者颈动脉IMT以及血脂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7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均>40岁,IMT均>1.1 mm,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0~81岁,平均(70.5±8.4)岁。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3~80岁,平均(67.7±9.1)岁。所有病例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肿瘤、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3级以上者。

1.2 方法:经日立公司生产的EUB-5500型7.5MHz探头检查双侧颈动脉,由固定的专科超声医师测定粥样斑块的部位及大小,同一病例有多处斑块者测定最大斑块的厚度。应用单盲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如降压、扩血管、抗心绞痛、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d)。治疗期间不服用同类或其他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的药物。连服12周后在原部位测定斑块的厚度,观察治疗前后斑块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均检查空腹血脂、空腹血糖、血肌酸磷酸激酶、肝功能、肾功能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 检验,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DL-C、HDL-C的比较( x-±s)mmol/L

与对照组比较*P>O.05,**P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 ( x-±s)mm

与对照组比较*P>O.05,**P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S)病因复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免疫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等都与AS形成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一方面是某些原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脂及单核细胞进入内膜下间隙,单核细胞摄取脂质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另一方面,沉积的脂质及局部产生的细胞、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等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从而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4]。

通心络胶囊是我国近年来开发的具有调脂、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中成药,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和冰片等药物组成,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其中人参补益中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为其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对家兔高脂血症可以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5],从而降低动脉壁脂质。水蛭、全蝎等药能充分发挥虫类药搜风通络、活血解痉之功能,再加赤芍活血散瘀,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学。

本研究表明,通心络治疗组在斑块消退方面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以上结果提示,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考虑为改善血脂代谢、降低LDL-C、升高HDL-C、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从而清除脂核内脂质,还可能与通心络能上调颈动脉斑块内三磷酸腺苷结合运转体A1与视黄酸X受体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可能有加速胆固醇自细胞内流出的作用,因而增加斑块机械稳定性及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减轻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NISHINO M,SUEYESHI K,YASUNO M.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Angiology,1993,44:432-440

[2] 张景华,王鲁宁.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3):217-218

[3] 徐 欣,马文珠. 体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4):306~308

[4] 赵水平. 冠心病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物的重要地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4):379

[5] SHAH PK.Plaque disruption and thrombosis:potential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J].Cardid Rev,2000(1):3l-39

上一篇:创伤后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及影像学表现 下一篇:50例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