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分数计算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时间:2022-04-22 09:44:51

细化分数计算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分数计算教学中,我们借助图形的直观理解抽象的算理,尝试运用画图的策略找准单位“1”,并且在个体产生认知冲突时借助图形不断地更正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

一、细化学生旧知,多样呈现

计算教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新旧知识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以六上“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为例,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分数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把计算与图形有机结合,在画图的过程中明白算理,体会“数形结合”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具体如下:

师:(出示例题)你会列式吗?

生:我是用分数的加法来做的:3/10+3/10+3/10=9/10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2:用3/10×3=9/10米。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能列式3/10×3吗?

生:求3个3/10是多少就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3/10+3/10+3/10表示3个3/10相加,我们就可以列式为3/10×3。那3/10×3为什么等于9/10米?

生1:可以看图,图上3个3/10米涂了9格,就是3/10米。

生2:3/10×3,3和3相乘得9,分母不变,所以是9/10米。

师:分母怎么不变呢?

生:因为3/10+3/10+3/10的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行了。

师:现在你会计算分数乘整数了吗?

……

可以看出,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加法进行计算,因为这是他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而且通过计算分数加法可以很快得出计算结果,所以加法计算必须在课堂上予以呈现。随后以“3/10×3等于多少呢?”引入算理的教学,有了前面算法的初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地还是想到用图形进行解释,尝试用图形架起算法直观和算理抽象之间的桥梁,于是“3个3/10米涂了9格,就是9/10米”“3/10+3/10+3/10的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行了”这样的回答便油然而生了。

二、细化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问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我们可以利用画图找单位“1”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使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关系,化抽象为直观。以六上“分数连乘”为例:

师:(出示例题)怎样算出三班做了多少朵呢?

生:用一班做的135朵乘8/9,再乘3/4就得到三班的朵数。

师:关系理清了,现在请你先画线段图表示三个班的花朵数,然后再列示。

师:你们能看出她画的这两条竖的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嘛?

生:第一条虚线是二班朵数是一班的8/9,把一班的朵数看做单位“1”,第二条是三班朵数是二班的3/4,把二班朵数看做单位“1”。

师:用一条虚线就很清楚地说明了两个班稠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找准单位“1”的量,真不错。能说说算式的意思吗?

生:135×8/9算的是二班的朵数,再乘3/4就是三班的朵数。

师:哦!我们可以运用连续乘的方法求出三班的稠花朵数,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列式解决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并不难,重点在于弄明白“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时利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单位“1”的量,理解“二班朵数是一班的8/9,就是算135的8/9是多少”“三班朵数是二班的3/4,就是算120的3/4是多少”。数量与图形充分结合,有效突破了理解乘法意义的难点。

三、细化算理,解决认知冲突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教师贯通学习材料与数学思想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比较、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在对学习材料的深入分析中,逐步提炼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以六上“分数除以整数”为例: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4/5÷2=2/5升吗?

生:在图中把4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2,画右斜杠的部分表示2/5升。

师:再看看这位同学的列式?

生:他把4和2约分了。

师:同意吗?

生1:分数乘法,这是分数除法不能约分。

生2:分数除法也可以约分,把4/5升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升的1/2是多少,我用4/5×1/2约分后就得出2/5升。

师:我们可以把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约分后再计算。如果把果汁分给3为小朋友喝,你还能画图表示吗?你选择黑板上的哪一种算法解决?

生1:4平均分成3份不好分,我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4/5÷3=4/5×1/3=4/15升。

生2:画图可以表示出来,但把4份平均分成3份不太好分,4/5÷3=?,我选择的也是第二种算法。

上述教学中,老师首先鼓励学生结合画图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在学生出现了两种算法,老师并没有立即进行算法优化,而是让学生自主进行优化,因为4/5÷3无法像4/5÷2那样进行计算,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之后产生“优化算法”的需要,从而体会“乘一个数的倒数”方法的简便性。

上一篇:浅论高中数学学生思维培养 下一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