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苗生产和苗圃作业抗旱管理技术的分析

时间:2022-04-22 06:07:10

关于种苗生产和苗圃作业抗旱管理技术的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业苗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业苗木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苗木质量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优先发展苗木,要赋予苗木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气候条件、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苗木生产的关键因子。本文从种子生产抗旱管理、苗木生产抗旱管理、苗圃作业抗旱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种子、苗木生产过程中抗旱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种苗生产;苗圃作业;抗旱;管理技术

春季是多数树种开花、播种和苗木开始新一年周期性生长的关键时期,过度干旱对树木、苗木的正常生理过程和花芽分化、以及播种后种子的顺利出土成苗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林木种子、苗木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林业生产顺利发展。依据天气旱情,土壤墒情,结合林情、种情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可以缓解重大干旱带来的危害,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种子生产抗旱管理

1.良种基地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应对种子园和采穗圃进行科学的灌溉,以促进树木正常生长,但在花芽分化期不能多灌水。灌溉时应尽量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如喷灌比地面漫灌大约节水40%左右。以林木的生理耗水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规律,制定喷灌的供水细则,是良种基地灌溉和科学用水的理论依据。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母树林,应采用覆盖的方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此外,对林地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

2.种子储备与预测。虽然采取相应措施对促进林木开花结实起到积极作用,但仍有可能导致种子质量和产量降低,为此,应注意做好种子的储备、今年种子产量的预测和明年用种的预购工作。

二、苗木生产的抗旱管理

一般在建立苗圃时,都会选择水源充足,灌溉有保障的地疗,但在遭遇特大干旱时,应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在水源缺乏的情况下苗圃生产应采用抗旱育苗措施,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

1.抗旱播种育苗措施

(1)耕作方式:在干旱严重情况下,播种前应进行深耕细耙,采用低床育苗有利于土壤保墒。

(2)种子催芽:在缺乏水源和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3)土壤处理:为防止干旱而引起的病虫危害,应加强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用2~3%的硫酸亚铁药液喷洒土壤进行消毒。

(4)播种方法:在干旱及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在打好的苗床上先开沟,然后在沟内灌足底水,待水渗入土壤后,将处理过的种子播于沟内,而后用潮湿的土壤覆盖。镇压要实,使种子与土壤密接,然后覆膜,以保持土壤水分,待幼苗出齐后揭去薄膜。

2.抗旱硬枝扦插育苗措施

进行扦插育苗时,应先灌水,待土壤湿度适宜时再采用覆膜扦插育苗。具体做法:

(1)做垄:以窄垄为宜,垄高不宜超过15厘米。做好垄后把顶部和两侧土壤拍实,使土壤密接,有利于毛管水上升。

(2)插穗催根处理:将剪好的插穗进行浸水处理或采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溶液处理,以促进插穗生根。

(3)覆膜扦插:扦插前应先覆膜,然后再扦插。扦插时先用与插穗粗细相近的木棒打孔,插入穗条后将孔用湿土盖严,然后从侧方将 土壤压实,这种方法地膜紧贴地面,既有利于保墒,也可防止杂草丛生,可有效提高扦插成活率。

3.接种菌根菌

接种菌根可大大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在播种育苗时可用PT菌根等菌剂接种。

4.起苗和移植育苗

由于土壤严重干旱,气温增高,所以起苗和移植要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早晚时间。土壤过于干燥,起苗时苗木的须根会受到严重损伤,因此应在起苗前一周先灌水,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即土壤不粘锹)时即可起苗或进行移植。

5.苗木保护

起苗时,应边起边拣苗,并在背风阴凉地方,按照苗木质量标准进行苗木分级。如果苗木不能立即运输,应进行临时假植(用湿润土壤将苗木根系覆盖),以保护苗木根系不失水。如果长途运输,为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延长苗木活力,可将苗木根系蘸泥浆、浸水、蘸保水剂等。运输材料可采用保湿性好的材料。如草帘、塑料布等。运输过程中要适时检查,如发现苗木干燥要及时喷水。

三、苗圃作业抗旱管理

对苗圃现有苗木的抗旱管理,主要是指水分管理。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灌溉次数。对于喜湿树种,如杨树、柳树、泡桐、桉树、水杉、桤木等幼苗,由于生长细弱,根系生长发育慢,则应少量多次进行灌溉;对云杉、刺槐、白蜡、马尾松、臭椿、油松等幼苗,由于比较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灌溉次数可适当少些。

2.出苗期和幼苗期。对于出苗期和幼苗期的苗木,虽然要求水分不多,但比较敏感,应及时少量灌溉;在速生期需水量较大,应少次多量,并每次灌透。在苗木进入木质化期应禁止灌水。

3.气候及土壤条件。在气候干旱、土壤水分缺乏严重时,灌溉次数应多些,灌溉量应大些;沙土地保水能力差,可以多次、少量;粘壤土保水能力强,则应少次多量。总之,每次灌溉量能保证苗木根系分布层处于湿润状态即可。

4.灌溉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而且不会因土壤温度发生急剧变化而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

四、大力提倡节水抗早栽培技术

1.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据在棕壤土上试验。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 -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中。据测定,活土层每增加3厘米,每亩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2.选用抗旱品种。以种省水。不同作物间的耐旱性差异较大,被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抗旱品种较一般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和调水网络,具有受旱后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

3.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以肥补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4.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

5.地面覆盖保墒。一是薄膜覆盖。在春播作物上应用可增温保墒,抗御春旱,盖膜麦田比裸地麦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麦增产20%左右。二是秸秆覆盖。即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铺盖在作物或果树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上一篇:浅谈现代林业森林经营的建议 下一篇:大伙房水库管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