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2 12:40:46

加快推进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优质的旅游服务,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应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实施覆盖全省的旅游年卡(票),创新特色旅游服务项目,深化行政、行业、企业、学校合作、省际合作以及区域协同合作,健全景区(点)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旅游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关键词] 江苏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一、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江苏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根据《201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055.8亿元,增长17.3%。全年入境旅游人数79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其中,外国人575.2万人次,增长6.9%;港澳台同胞216.3万人次,增长8.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0亿美元,增长11.4%。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90.7万人次,增长43.1%。

目前,江苏省正处于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江苏省应抓住发展机遇,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推动江苏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江苏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旅游业是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游客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的三大构成要素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分别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吸引能力、硬件条件和接待能力。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区域,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丰富,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设施完善,管理服务水平较高,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明显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1.江苏省拥有的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拥有A级景区458个,其中4A、5A级景区127个。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信息,目前全国共有5A级景区140个,其中江苏省达到14个,位列全国第一(见下表)。A级景区的数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而5A级景区更能体现出地区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和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江苏省应进一步发挥5A级景区对于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品牌效应。

2.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旅游资源的另两个重要载体是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拥有优秀旅游城市28座,位居全国第二。历史文化名城或是古都,亦或是古代政治、经济重镇,再或是以文物古迹、工艺品而闻名,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历史文化名城120座,其中江苏有11座,据全国首位(见上表)。因此,在推进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进一步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和作用。

(二)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

1.星级饭店等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业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行业,因此,完善的旅游设施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有力保障。截止2011年,江苏省拥有星级饭店893家,位居全国第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公布数据,江苏省拥有5星级饭店66家,位居全国第二(见上表),为江苏省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餐饮和住宿保障。

2.良好的交通条件。江苏省拥有高铁、高速公路等优质交通资源。以高速公路为例,截止到2012年底,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66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5.79公里,居全国第四位(见上表),仅次于上海、天津和北京。如果以区域高速公路密度统计,由江苏、浙江、上海构成的长三角区域的高速公路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都能实现高速公路的连接。

(三)拥有优质的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水平体现的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在2010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排名中,南京、苏州、无锡三市位列全国城市十强。2010年,江苏省旅游业就业总人数420万人,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另外,江苏省是教育大省,2011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校16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43.61万人,在校生165.94万人,毕业生47.71万人;全省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8450个,注册学生794.38万人次,结业学生813.09万人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4.59万人;民办性质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2.42万人;民办培训机构1341所,注册学生216.04万人次,结业学生125.86万人次。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省实现旅游业就业人数达到440万人。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者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的优化都会不断促进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江苏省加快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快推进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推出覆盖全省的旅游年卡(票),实现旅游资源共享

根据对江苏省各城市的调查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实施了旅游年卡(票)的措施,连昆山、宜兴、常熟等县级市也早已推出了旅游年卡(票)。但是,各地实施的效果并不一样,连云港虽然地处苏北,但是其旅游年票的办理和日常管理就做的很好。年票实行常年滚动式发行,并且本地市民和外地市民都可以办理。同时,开通了“连云港旅游年票网(http://)”,对年票的办理、使用等进行详细的说明。昆山自2007年推出旅游年卡,分个人卡和家庭卡两种供市民选择,可不限次数地游览指定景点。南京、镇江、扬州也推出了宁镇扬联合游园年卡。但是目前,还没有推出覆盖全省的旅游年卡(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江苏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江苏省应尽快推出全省旅游年卡(票),共享旅游资源,实现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在旅游年卡(票)的办理和使用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做法:

1.丰富旅游年卡(票)的种类。目前,年卡(票)多为个人年卡(票)和家庭年卡(票)。今后,应加强对游客结构的调研,适时推出情侣年卡(票)、儿童年卡(票)、老年人年卡(票)等品种。同时,可以针对游客的偏好,推出5A级景区年卡(票)、4A级景区年卡(票)等特定景区年卡(票)。另外,还可以依托京沪、沪宁等高铁线路,推出高铁沿线旅游年卡(票),扩大人们的选择空间。

2.积极推进年卡(票)办理和续费的网络化。目前,年卡(票)主要通过到指定的办理点进行现场办理和续费。但是由于有些地区的年卡(票)办理、续费等只限于很短的期限,办卡(票)、续费的人们经常排起长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议年卡(票)的办理和续费借鉴连云港市的滚动式发行模式,人们随时都可以到指定地点办理和续费。同时,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年卡(票)办理和续费的网络化。由省旅游局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开发全省年卡(票)网络管理系统,人们可以随时登陆该系统,使用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进行年卡(票)办理和续费,从而消除了现场办理和续费的各种弊端。

3.年卡(票)有效期的优化。目前年卡(票)的有效期限一般为一年,到期办理续费等业务。这一规定会导致人们办理了年卡(票),由于工作等原因,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充分使用,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年卡(票)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导致今后办理年卡(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建议年卡(票)的办理可以分为一年期、两年期甚至五年期等多个期限类别,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期限的年卡(票),这就消除了人们办了年卡(票)却没来得及玩的顾虑,也大大减少了办理和续费的业务量。另外,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使用次数过少的年卡(票),可以在续费时进行适当的优惠,鼓励人们继续使用年卡(票)。

4.年卡(票)功能的优化。旅游必然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方面。因此,年卡(票)要注重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比如,年卡(票)可以与银联合作,使其具有银行借记卡的存取、消费、支付等功能,一举即可解决餐饮、住宿购票等环节的非现金交易。另外,可以根据人们的个人信用、收入状况、消费习惯等,推出具有信用卡功能的年卡(票),不但可以实现一卡尽享吃、住、行,还可以进行消费积分。

(二)健全景区(点)管理制度,优化旅游环境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景区(点)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等也影响了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通过调研发现,有些景区(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景区(点)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不少景区存在着指示牌不明确、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偏少、垃圾清扫不及时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整理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有些景区(点)周边的环境较差,交通不便,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建议江苏省旅游管理部门会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加强景区(点)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景区(点)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深入调研,创新特色旅游服务项目

目前,江苏12301旅游服务热线整合了江苏各类旅游信息资源,向公众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业务查询等一体化出游信息服务。但是,据抽查统计,很多人并不知道此热线。建议江苏省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景区(点)在利用此热线进行旅游咨询等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调研,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推出特色旅游服务项目。比如,节假日很多景区(点)都会搞一些特色活动,但是由于不能及时获知信息,很多人会错过参与活动的机会;再如,在旅游高峰期,知名景区(点)的游客数量非常大。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景区(点)的人流量,可能会导致景点(点)的过度拥挤,超出景区(点)的承载能力。此时,景区(点)可以通过短信、微博、交通广播等手段及时公布各景区的相关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更好地安排出行。

(四)加强管理,实施全省旅游景区(点)的督查通报机制

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如果有一个景区(点)管理、服务出现重大问题,一经相关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曝光,势必会对江苏省旅游品牌建设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江苏省旅游管理部门实施全省旅游景区(点)督查通报机制。对于旅游经营和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差,甚至出现欺客、宰客等严重问题的景区(点),管理部门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并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罚款、降低等级、退出旅游联网等惩罚措施。

(五)完善相关方合作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管理服务水平

根据对部分城市的调研,江苏省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以下为主,本科以上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高素质人才以及小语种导游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江苏省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建议江苏省完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相关院校等各方面的合作机制,加快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江苏省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提升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打造旅游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设施齐全,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也较高。另外,山东、河南、安徽等周边省份也是旅游大省,与这些地区的合作也会对江苏省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江苏应与以上省市进一步创新合作管理体制,深化旅游协同合作机制,发挥高速公路网络、高铁等优质交通资源优势,扩大旅游年卡(票)的覆盖范围,形成多省市旅游资源的共享网络,实现互利共赢。

(七)完善旅游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旅游业涉及到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多个方面,且参与人数众多,如果没有充分的保障措施,游客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建议江苏省进一步完善旅游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好旅游保险、应急救援等措施,从而为旅游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钱磊,汪宇明,吴文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J].旅游学刊,2012(1)

[2]于萍.江苏省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的优劣势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3]刘佳雪,沙润.江苏省旅游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4]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8)

[5]林章林.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评价探讨[J].上海标准化,2010(10)

[6]刘长生,简玉峰.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个体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科学,2008(5)

[7]顾江,侯祥鹏.我国省际旅游业综合发展实力比较研究——兼论江苏旅游业的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05(4)

[8]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试论苏北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5)

[9]贾芳.浅论政府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J].特区经济,2007(8)

[10]李炳义,王仲迅.基于微博的江苏旅游形象传播[J].江苏商论,2011(7)

[11]杨建明.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J].地理科学,2009(4)

上一篇:基于公司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企业新进员工培训决策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