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初探

时间:2022-04-21 05:42:57

构建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初探

现今如何提高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教师共同探讨的热门课题,因而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正在应运而生。近年来,我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分小组教学法,成效显著。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功体验。下面笔者谈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分小组竞赛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也是课堂教学。如何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校采用“分小组竞赛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分小组竞赛教学法”,就是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各小组的同学抢答,或针对教学中要求背诵掌握的内容,要求各小组的同学生进行背诵,看哪小组的同学回答的正确且快,或在最短的时间能够进行背诵,教师根据回答或背诵的情况给该小组打一定分数(如每次给10分〉,一节课终结累计积分最高的即为最终的优胜组,营造一种相互竞赛的教学形式。这是一种改变当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体性发挥的有效形式之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争强好胜心,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和肯定。这些特点一旦得到满足,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小组竞赛教学法”正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进了竞争抢分的激励机制,迎合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实现心中的愿望创造了条件,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自发地调动了起来,自主地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

“小组竞赛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课前应认真备好课,设计好竞赛的内容、问题。设计让学生抢答的内容、问题要有针对性,可针对如下设问让学生抢答: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培养点、品德提高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概念的关键处,容易混淆处、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学生不易注意处、相关知识间的异同点等。

2.教师可动员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在预习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在课堂竞赛中为自己所处在的小组争分,夺取竞赛中获得优胜。如果能抓好此环节,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此步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行。

3.教师课前要计划好怎样分组,分几组?(我校为分小组教学试点校,学生平时就是小组学习)各小组最好强、中、弱生搭配好,使各小组实力相当,上课的时候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竞赛。

4.在课堂学习中开展竞赛,在竞赛中要在黑板的上方或左边公布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这种直观的公布得分情况,有利于刺激学生争取为本组夺分数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即将下课结束教学时,要对竞赛进行总结,定出优胜组,对积分高的优胜组进行表扬,对积分相对低的进行鼓励,鼓动各小组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竞赛获胜。以上便是“小组竞赛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在竞赛中也可以针对复习旧课、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抽查让学生背诵来竞赛。

为了使“竞赛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操作中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1.教师要设法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放心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小组竞赛教学法”才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要注意引导,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某个问题时,教师要适当加以诱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引导中索取答案,教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3.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得到激励,得到鼓舞,从而给学生以自信、勇气与吸引力。

4.竞赛中注意好、中、差生的兼顾,必要时可指定各小组的学生回答问题,为中、差生提供回答问题为本组夺分的锻炼机会,让中、差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达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分小组竞赛教学法”由于迎合了学生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等心理特点,因此,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如下积极作用:

1.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爱写才能多写,多写才能写好 下一篇: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