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探讨

时间:2022-04-21 04:03:17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探讨

依据教师职业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理论,我们要对教师的角色进行新探讨,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发展性的教育专业服务者。

一、教师是一种提供教育服务的职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以个人、家庭、社会团体为单元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专门化的职业。为满足社会的教育服务需求,大约在2500年前,出现了专门化的教师职业。

职业专门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业专门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的独立性减弱,使人对社会(其他人)的依赖性增强,职业的谋生属性因从业人员对社会的依赖性而同时产生。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必然与所有职业一样,具有谋生和服务两个基本属性。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是一种职业,是在按国家、社会的需求提供教育服务,要有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职业服务意识。第二要明确职业待遇的高低是由服务质量(满足社会服务需要的程度)来决定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服务水平是争取职业待遇的本质途径。

二、教师所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服务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教师职业专业化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可,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服务水平的期望。专业服务与职业服务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差别:

第一,组织干预性。国家或教育机构站在国家利益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职业社会价值、职业服务水平等因素,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待遇、职业标准、从业规范和入职条件等进行规范,通过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课程体系、机构和平台的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因为干预而使专业服务目标明确,因为干预而使专业服务规范有序,因为干预而使专业服务更加有效。

第二,自主发展性。因为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还不够专业,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差距,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和反思性实践研究实现专业发展。教师追求职业专业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所提出的教育专业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因为专业发展的实现应该成为教师本身所追求的目的本身。

教师所提供的服务是成就学生发展,教师需要发展,教师的发展应该是由教师自主进行的以“自律”为特征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靠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和制度强制进行的发展。如果教师没有发展的愿望、不能自主发展,就不可能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自觉服务性。普通职业服务因为以谋生为根本属性,在很多情况下被迫、被动、随意的成份较多。专业服务要求有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要求教师要爱教育、忠诚教育、对学生有爱的教育,要求教师把提供教育服务当成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成就学生发展看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教师会因为提供教育服务而快乐,因为成就学生发展而兴奋。因此,专业服务是不需要外界强迫的教师自己想要提供、自觉提供的服务。

三、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师职业专业发展是在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下,国家、教育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以提升教师职业服务水平和专业精神为目标的过程。教师职业专业发展反映了服务期望与服务结果的差距,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国家、教育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使这种差距不断减少的过程。

第一,职前培养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师资培养层次的升级并不意味着课程体系也按层次升级。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等课程改革要求,提出了“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的课程改革理念,拉开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教师教育机制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说明我国教师职前培养并未真正完成,教师提供教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第二,社会对教师的教育服务需求在改变。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做出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

打、骂学生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是严师出高徒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特别的爱,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打、骂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被国家以立法形式严厉禁止,依法执教是社会对教育专业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的变化迫切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性实践研究,增强教育专业服务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三,教育对象、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社会不断变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的学生很多从小就用电脑、用手机、学外语,熟悉网络、出过国、访过学,在很多方面比教师懂得多、懂得全面。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比例的迅速增长呈现了许多新的教育问题,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教师仅采用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显然缺泛应有的针对性,显然不能成就儿童的发展。

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微课等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涌现,教育的国际化、集团化、市场化迅速发展,不论多完备的职前培养都不可能为@些变化做好准备,所有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一定还存在差距,所有教师都需要在入职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反思性研究,才能更好地成就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

第四,教师自身需要发展。教师的专业精神由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和教师对教育服务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要素组成。

教师专业精神的修炼是教师心理、精神健康的基础,是实现以“自律”为特征的“个性化”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很多教师因专业精神的缺失,出现了职业倦怠甚至厌恶教育服务的现象,教育服务的不自觉性和专业发展的被迫性导致教师在教育服务过程中找不到快乐,迷失了方向,出现了心理扭曲甚至是变态的现象。为了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过得更精彩、心理更健康、服务更阳光,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和反思性实践研究丰富和改变自己的认知体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业专业价值,重新认识自己的发展需求,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热爱教育、忠诚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专业情意,培养渴望发展、自主发展的积极心态,增强自觉服务、快乐服务的专业服务意识,努力通过专业的教育服务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教师是发展性的教育专业服务者

“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道出了教师的壮烈奉献,但这种奉献也太过于凄凉、过于悲催。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出了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尊重与期待――大量教师身体、心理亚健康的不争事实,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缺失的严酷现实,能说明教师最光辉吗?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就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必需的服务水平,教师应竭尽全力地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发展。

教师是一种专业,国家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待遇、制定了专业的服务标准,教师应该提供以专业精神为基础的符合专业标准的专业服务,教师应热爱教育,忠诚教育。

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不断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在变、教育对象在变、教育环境在变、教育技术在变,教师的职业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也在变,经验的保质期、成绩的保鲜期在不断缩水,服务水平与服务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教育市场化、国际化逐渐深入,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教师只能通过学习和反思性实践研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教育服务需求。不然,即使燃烧了自己,也没有成就学生发展的能力,甚至B成就学生发展的机会都没有!

“发展性的教育专业服务者”能真实体现教师的职业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服务需求。

教育服务之路漫漫长长,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Thomas R.Guskey.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 卉.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J],2013

平贵生,云南曲靖市民族中学教师;曾秀花,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教师。

上一篇:小学情境作文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下一篇:小小美容方,完爆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