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时间:2022-04-21 10:15:36

信息技术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学科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利用这门学科特有的动手、动脑机会多的优势,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中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边学习边制作,学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其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

四、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做到学以致用

1.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现有的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教学不再仅仅是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2.与德育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例如,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二是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学生作为全球“网民”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大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思想特别活跃且富于创新,“黑客英雄”出少年,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教育学生不能在网上为所欲为或是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或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能在网上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论等,总之,要远离一切有损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为。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信息技术顽强的生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深入地实践,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

上一篇:素质教育中数学教师的任务 下一篇:浅谈“话题作文”的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