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莫斯科

时间:2022-04-21 10:12:34

2015年,我有幸获得前往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机会,就读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环线文化公园站附近的百年老校――莫斯科语言大学。

此行之前,我虽主修俄语专业,但对俄罗斯的印象与其他人并无二致――不就是前苏联、芭蕾舞、白桦树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以及诸如空手揍熊这类的战斗民族趣闻吗?在我心里,当代的俄罗斯正如一头快要瘦死的骆驼,或是一头营养不良奄奄一息的北极熊,被西欧国家制裁,深陷经济困境,是一个处于复杂国际矛盾的漩涡之中的大国。

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飞机落地,我们乘坐预约的出租车去学校。当地时间下午五点的莫斯科深陷在交通堵塞的泥潭,城市里风格统一的复古建筑与力求实用的朴素大楼共存,让人既觉古朴又感陈旧。

入住这所百年老校的宿舍后,这种印象又加深了几分。这是一幢连续使用数十年的大楼,电梯空间狭小,只能搭乘四个人,轰隆隆地呼啸上下――然而速度较快且从不出问题。所有装修看起来都很符合前苏联的风格:实在,耐用,老旧。说实话,在看到这些年龄比我们还老的家具时,心里不觉有点灰暗。

然而,俄罗斯是一个广袤而复杂的国度,莫斯科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折服了远道而来求学于此的我们。莫斯科语言大学的教学楼看上去既不崭新亦不宽敞,教职工大部分也都处于中高年龄段,然而我感到她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大学。

首日报到时,管理外国学生事务的国际处那位老太太便令人过目难忘――年过七旬,满头白发,却还精力充沛,兼管行政事务和教学。这位出生于苏联时期的老人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热心,既负责又体贴,使人如沐春风。据她描述,前苏联人民之间有种乐于助人的“雷锋”氛围,同情心比如今强得多,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此言非虚――我曾在大街上遇到过数次这样的情况:一位俄罗斯大婶迎面走来,忽地把我拦住,也不问我是否听得懂,便开口用俄语语重心长地教育道:“这里是俄罗斯,现在气温已经很低了,你穿这么少可不行!必须戴帽子,还有手套。”话多些的,甚至会开始聊聊什么样的衣物更保暖,还会指点我哪些市场可能买到便宜的皮草,毕竟我身上普通的大衣在她们看来太单薄了。看来世上的冷除了“我妈觉得我冷”,还有“俄罗斯大妈觉得我冷”。这种酷寒中的温情,让人感触尤深。

在中国,有责任心的大学老师会对教学进度和整体期末考试成绩负责,进而在课本消化不完的情况下选择拖堂,在期末空出几节课作为答疑。而在俄罗斯,所有人都将师生关系分得更开,各自的地位也更平等。负责教授课程的老师上课和下课非常准时,几乎从不拖堂,下课时往往抬腿便走,教师在授课时间结束后不必多逗留,若需稍微延时也会征得学生同意――学生们也是成年人了,对课余时间有着完全的掌控权。中俄教师对期末考试形式都有自,相对来说,俄罗斯教师更喜欢“口试+笔试”,甚至纯口试、纯展示的考试形式。既是如此,专门的答疑时间也不必要了。课上的问题可随堂提问,课后若有问题则下次课开始时提问。过了数周,我才渐渐习惯这种课堂不成文的规则与节奏。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也应该是一种文化差异吧。

两种考试形式之间的优劣暂且不论,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外籍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口语考试具有相当好的鞭策和鼓励的效果。一是对方只用外语交流,学生会有种万一准备不好就“百口莫辩”的压力,如此便激励学生在事前为避免尴尬做大量准备工夫。二是考试过程是交互式的,学生必须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教师的问题。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必须锻炼全面的语言能力。而教师的反馈能直接真诚地传达给学生,无论是赞是弹都可以当场解释,而不是只有成绩单上冰冷的数字。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教师更倾向于将学生(即使是年轻的本科新生)当作平等的个体看待。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更是国情的区别。在俄罗斯读大学,一定的花销是免不了的,兼之部分家庭认为孩子已成年应减少支出,许多家境普通的俄罗斯大学生一入学便不能一门心思地读书,而必须自食其力,通过各种兼职赚取生活费或零用钱。是以师生相处时更多地遵守教学“契约”的规定,互相尊重私人时间和空间。教师不会强行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调课则需与全班所有学生相协调,同学们课后提问也不会持续很久。

不知是否因为前苏联解体时,曾经辉煌的梦想幻灭得太过彻底,我们所接触到的高校教师都站在非常务实的立场上看待政治和民生问题。面对好奇的外国学生,他们愿意尽可能详细地谈论自己国家当前的优势与弊端,讲述弊端时尤其“不客气”。从其直白犀利的负面评价中,我们感受到的却不是亟欲移民的逃避,而是爱之深责之切的义愤。主讲社会学的教授便曾在课堂上举出历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在科教、医疗、社保方面支出的数据,并结合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毫不留情地表达己见,批判时政。诚然,他的观点或许有激进偏颇之处,但他的立场是鲜明的、毫无保留的。所有学生都知道他所坚持的立场与由此而来的观点,无论同不同意,这位老师本身就成为了通往对社会的了解的一个窗口,而不是一个输出知识的机器。他还鼓励提问和辩论,尽管以我们的语言能力很难有效地进行。这样的课堂岂不比那些立场含糊还试图向学生灌输观念且不容反驳的教师要好上百倍?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不仅仅是激进者的课堂给我们这群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几位立场明显趋于保守的老教授对前苏联社会中光明面的怀念也令人唏嘘。整整一学期过去,我领悟到在大学课堂里,理智的辩驳争吵比某些反智的“传道授业”更重要,令学习者收获更多。

课内的感受已是万般丰富,课余生活的体验同样是万分愉快。俄罗斯是一个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非常突出并积极付诸行动的国家,它集官方与民间之力完成了对国内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文化宗教遗迹的修复工作,建成并维护了多如恒河之沙的博物馆。仅在首都莫斯科,光博物馆就有超过400个,若再加上各类展览馆和画廊,总数约达540个。博物馆票价相对于中国很低,尤其是学生票,非常具有亲和力,境内几乎所有非私营的博物馆都出售学生票,价格通常只有成人票的一半不到,举世闻名的国宝级博物馆冬宫更是任性到对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证持有者一律免费的程度,这对囊中羞涩的学生而言真是莫大的福音。

在俄罗斯,即便是一名贫穷的学生也可以时常享受国家文化遗产,因为在求学路上,这个门槛已经为他放低了。于是持有俄罗斯联邦学生证的我们如鱼得水,受益匪浅。之前我从未想过博物馆的数量与门票价格对学生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某些博物馆展品是如此丰富,值得在里面耗费许多个周末;某些博物馆内容如此有趣,值得一再重温;某些教堂美得如此惊心动魄,值得时不时回味一番。甚至连莫斯科最著名的国家大剧院也有非常低廉的学生票,出售的虽是观赏视角最不方便的位置,仍引来一众大学生票友在冰天雪地里拿着号码牌大排长龙。

残酷的战争曾在这片土地上碾压而过,然而俄罗斯人通过不惜代价的修复工作保住了庄严肃穆的东正教教堂,保住了整个圣彼得堡的建筑风貌,保住了无数文化名人的故居,然后把这些礼物慷慨地留给了下一代,他们保住了所有俄罗斯人文化寻根的可能性。

这一年,我们在遥远的他乡思念着祖国和亲人,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感受着俄罗斯的文化。临别,我在心里默念:

你好莫斯科

再见,莫斯科。

上一篇: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广场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