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时间:2022-04-21 04:38:28

“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理解并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4.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播放大头儿子的视频):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大头儿子)喜欢看这个动画片吗?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大头儿子想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一个生日礼物,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的孩子)

师:是的,他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来到一个服装店,看看都有什么。(课件出示:裙子236元,上衣128元,皮包84元)从中你能提什么减法问题?

生1:裙子比上衣多多少钱?

生2:裙子比皮包多多少钱?

生3:上衣比皮包多多少钱?

……

[设计意图:通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大头儿子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

二、探索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操作理解算理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裙子比上衣多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236-128。

师:你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

生1:将236看成240,128看成130,240-130=110。

师:也就是说,得数会在110左右。那得数到底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估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根据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1)摆一摆。

生2:先摆2个百,再摆3个十和6个一,是236;从中去掉128,个位6-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合起来是16减8等于8,十位2-2等于零,百位去掉一个百还剩100,最后结果是108。

师:大家看清他摆的吗?刚才个位6-8不够减,他是怎么做的?(课件演示个位向十位借1个十变成10个一的过程)

(2)汇报竖式。

生3:先写236,再写减号,减号写在236左下方,然后写128,1写在2下面,2写在3下面,8写在6下面。(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师:也就是说,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那用一句话来说呢?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刚才他是先算哪一位的?(个位)也就是说,从个位算起。十位3-2应该是1吧,怎么会是0呢?

生4:因为个位向十位借了一个十,所以十位剩2个十,2-2=0。

师(总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十,就像摆方格一样,把一个十变成10个一,所以十位会少1个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减及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十变成10个一的算理。接着展示竖式,将操作过程用竖式体现出来,并沟通竖式与操作之间的算理联系,使学生理解算理。]

师:现在我们把准确结果和计算结果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很接近)看来,估算对我们的计算很有帮助,能为我们确定计算结果的范围,使我们计算时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感受估算的价值,让学生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

2.解决第二个问题,独立尝试笔算

师:裙子比皮包多多少钱?

生5:236-84,估算结果大约是160左右。

师(质疑):84为什么和十位、个位对齐,而不是百位、十位对齐呢?计算时,十位不够减,他是怎么做的?(让一位学生上台用计数器帮助大家理解刚才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了初步计算三位数减法的基础,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通过全班汇报来强化算理。]

3.总结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刚才的两个三位数减法算式,在计算时,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总结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都有退位。

师:有什么不同点?

生6:第一个算式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第二个算式是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

师:既然都是借一,谁会用一句话来总结?

生7: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

师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同时通过对236-118与236-84计算方法的探索和比较,归纳出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

1.引入情境,初步探索验算方法

师:说了这么多,那大头儿子到底要给妈妈买什么礼物呢?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大头儿子的声音:“我要买一件上衣,给您150元。”)大头儿子给钱了,那售货员阿姨就要干什么呀?(找钱)再听听她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售货员的声音:“找您32元。”学生发现钱找的不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给同桌说一说。

生8:我把150-128又重新算了一遍,发现不等于32。

生9:我用衣服的128元加上找回的32元,发现不等于付的150元。

生10:我用付的150元减去找回的32元,发现不等于衣服的128元。(师在黑板上演示生9和生10的竖式)

师:其实,这两个竖式就是对售货员阿姨计算“150-128=32”的验算。

[设计意图:验算时创设大头儿子买东西售货员找错钱的情境,既和前面创设的购物情境相呼应,又能引导学生进行验算,使他们体验到验算的必要性。]

师:我们刚才都用了哪些方法验算这道减法算式?(学生讨论,提炼方法)

师(总结):一是看“差+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二是看“被减数-差”是否等于减数。

师:通过验算,我们发现售货员阿姨把钱找错了,看看竖式,你知道她错在哪儿吗?(十位忘去掉借走的1个十)在你们的帮助下,她重新算了一下,发现应找回22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表达、多体会,在讨论中总结提炼“差+减数”“被减数-减数”的验算方法。]

2.初步尝试用验算方法验算

(学生尝试验算236-128)

师:一般书写时,我们把验算过程写在原竖式的右边,中间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验算过程。

3.计算并验算,体验完整过程

师:上衣比包多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验算是学生初次接触,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在学生掌握方法后及时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四、巩固练习

师:问题解决完了,大头儿子给妈妈的礼物也买到了,他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不巧,路上遇到了小熊和小狗,它们遇到麻烦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课件出示:小熊和小狗身上的算式分别是656-281与293-118,有3个房子门牌号分别是385、375和175。(学生独立尝试,并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此题时既可以计算,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另一个作用——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唤醒的艺术 下一篇:聚焦学生认知冲突,让数学课堂“好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