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作文教学新境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4-21 01:39:24

拓展作文教学新境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应试教育使学生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为了让这一现状得到改善,特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意见。通过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害怕写作这一现状有了明显的改观。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学困境;情感;感悟;阅读;突破

“作品能给我们这些好处,不管是我们自己从事写作,还是阅读别人的著作,它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更为普通的娱乐。我们在社会生活拥挤的通道上奔波,写作至少能使我们暂释忧虑,给我们一个可喜的片刻来从事令人神清气爽的回忆。”

当前,在写作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写出的文章词汇贫乏,感情虚假,选材陈旧,立意肤浅,手法单一,缺乏艺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致使见闻阅历少;课外阅读量少致使知识储备不足;为作文而作文的机械训练致使文章单调枯燥。要走出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让广大学生受到优质的写作教育,受益终身,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扩大信息接受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突破条条框框,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自由、真实地表达情感。

一、真情感染 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乐事

作文给大部分学生带来的不是跃跃欲试的心情,而是一种害怕和恐惧。如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布置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又如因为星期二是作文课,有的学生就称之为黑色星期二。他们面对作文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沮丧、无助、困惑、迷茫成了作文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针对学生对作文苦不堪言的现象,教师应当转变角色,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①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营造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在作文课前,用自己生动鲜活的语言、真挚感人的情感来打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如课前有针对性地清唱一段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或用方言讲一则故事、一则笑话以缓解紧张的作文课堂气氛。比如在课本里有一单元要求学生以“亲情”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时,我便安排了这样的小插曲:课前,教师一边深情地唱着《烛光里的妈妈》,一边慢慢地走进教室。此时,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热情高涨,也和着老师一起唱了起来,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同学们对“多才多艺”的老师产生了敬仰之情,害怕写作的情绪在此情境中也就不翼而飞了。二是教师写“下水作文”。言传不如身教,与学生一起写作,做学生的写作伙伴;与学生一起交流写作的感受和体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的情感信息畅通无阻的表现出来。近年来,我先后写了《 理解万岁 》、《 我的母亲 》等几篇“下水”文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细微的变化、不显眼的进步,即习作中的闪光点。对佳作通过朗读、张帖或推荐报刊发表等形式,给予鼓励;对特别怕写作的同学,则降低要求,无论是一两个寓意深刻的句子,还是一两个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可;让他们满足被赏识的渴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和愉悦感,并且以写为乐,那么,写作教学就完成了一半。

二、感悟生活 让学生捕捉现实中的写作信息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中学生作文应该情真、事真,力求做到“情深而不诡”,“事信而不诞”。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却很难看到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的身影,那种好奇、求知、敢说、爱玩、美丽的憧憬、豪爽的气概几乎见不到了。究其原因,是他们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习惯于思考而致素材贫乏,至于 “爱国”“英雄”“忠诚”等主题的文章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为了把文章写“好”,也只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试想,这样写出的文章还有什么质量可言?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无数奇妙的东西,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生活中可入文的稍纵即逝的信息。

首先,启发学生用心观察身边小事。如舍友在睡梦中背唐诗;你见到同桌的高分数心生嫉妒;来自家庭、自身各方面的中考压力等,都是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真实有趣的事情,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都可以艺术地转化为语言文字生动活泼地走进作文中。其次,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自然之美,陶冶健康的情操,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如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再次,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做到三多: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冷暖人间》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人物》《读者》、《意林》等报刊,看街市上及校园里的广告与海报;多听广播,听讲座,听民谣、谚语、笑话,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多辩论,评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

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了作文园地,学生“无米下锅”的现象有所改观,还涌现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习作。如王兵同学在春耕大忙时候回乡下老家,发现春种者几乎是老人,青年男女都进城当农民工去了,于是写了一首反映时代风貌的七绝《农忙新视角》:“西瓜烟草绿秧苗,三月乡村稼事毛。老妪白翁演主角,青工外出弄新潮。”

三、广泛阅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阔思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作教学研究表明,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的积累,才有写的升华。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写到了关于阅读的各个面向,关于阅读的意义,阅读的困惑,阅读的时间,阅读的记忆,阅读的童年,阅读的专业,阅读的限制,甚至还谈到了阅读的姿态问题。这些关于阅读的方方面面看似琐碎无味,零零散散,外行人会觉得无趣很多吧,但是对那些书痴书虫的体验而言又大不相同。我们每个人读的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对拥书在手,藏书在橱,诵书在心的体验却颇多相通之处,这是一种不言自明的乐趣。②为了让写作不再是苦差事,不再是搜肠刮肚“挤牙膏”,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下足“磨刀”功夫。阅读的内容,可以从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选择篇目,如《论语》、《孟子》、《庄子》、《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哈姆莱特》等,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其他图书或报刊。除了指导学生读好教材,我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览室,自由阅读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甚至军事兵器、烹饪茶艺等,只要感兴趣学生就读。他们没有压力、没有功利,读得轻松,也读得愉快。通过大范围的涉猎,增长见识,于潜移默化中拓展思路,培养独特的视觉。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积累,把好词、好句、好的段落,乃至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词汇也就逐步丰富了起来,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李文同学的《我不要弯曲》一文,材料中有方孝孺、屈原、李白等人的事例。他能把历史人物事件巧妙地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人物传记方面的书籍是分不开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道出了阅读是写作之源的道理。

四、突破框框 让学生的习作展翅飞翔

作文是最具个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也就没有作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由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有弹性的文章。文无定法,作文无“”,自由表达便是一种作文教学的策略,也是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在教学中应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一任他们的思绪自由飞扬,快乐作文,让“我”成为真正的作文主体。

在选材方面,我鼓励学生拿起自己的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我尽量减少传统的命题形式,而是规定话题作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自拟题目写作,以体现命题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文中凸现个性的东西则加以肯定。例如在以“认识自我”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王海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犯错之后》的文章。他用了较长的篇幅描述他去班主任办公室途中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尽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很高,易拉罐飞起的弧度和姿态很好看。这一细节描写占了一大段,若以传统的“限旨”观念去评判,或许觉得与主题关系不大,显得罗嗦。但事实上这恰恰是学生作文的亮点,我们必须用开放型的作文教学的眼光去审视它,因为它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学生犯错后去班主任办公室途中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让学生“我手写我心”,不仅对写作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诚实的人格、完善学生的个性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在表达上,我主张三个自由化。一是风格自由化。粗犷豪放可以,含蓄婉约也可以,自然平实可以,文采斐然也可以。二是手法多样化。悬念、象征、渲染、铺陈等都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应用。三是篇幅灵活化。不硬性规定字数,各尽所能,不嫌弃“困难户”只写三五百字,也不反对“特长生”能写二三千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在作文的“质”上下工夫,不为追求“量”而去画蛇添足,生拼硬凑。此外,在时间上不一刀切,注意照顾个别,课堂上的作文可以延续到课外,一周内随时写好随时交上,尽可能让学生交出最满意的作文。

总之,要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境界,让广大学生受到优质的写作教育,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给予人文的关怀和鲜活的引导,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文泽尔日记》中的《论写作》http:///note/21079062/

[2]《快乐写作》 李寰英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3]《阅读的故事》 唐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4]《作文因创新而精彩》张金凤著 《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4期

[5]《谈作文如何选材》 朱军明著 《成功教育》2008第八期

上一篇:恐龙军团的太空之旅 下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的趣味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