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少的功课——诵读

时间:2022-04-20 09:40:15

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少的功课——诵读

【摘 要】诵读,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达到可以背诵的程度,这就是“熟读成诵”。然而,要使学生能够有比较高的朗读水平,并非一日之功就可以做到的。同样,学生将所能背诵的文字,变成流利的、有感情的东西表达出来,更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本文以笔者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长期总结的关于语文课中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建议,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诵读;魅力;背诵

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无非就是把学生带进一个由优美的、纯净的语言构成的精神大花园。让他们自己鉴别美妍媸,让他们自己在这里耕耘,并开辟他们自己的精神花园。这里只有骀荡的春风和满园的桃李,只有琅琅的书声和交谈的笑语,师生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要完成这一职责,需要指导学生诵读,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读书上。

1.小学语文教学的诵读能让学生感受巨大的语文魅力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最荒唐的事,莫过于老师不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而放在“做题目”上,这是十足的舍本逐末。须知,做题目的目的不过是测量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多少,应该有个度,适可而止,题海战术束缚着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脑,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学生需要充满感情的朗读、背诵,我们就不能一味让学生泡在题海里边,这就犹如生了病不吃药,整天用温度计量寒热一样,不对症下药,病就医不了。

对语文教学而言,读书应该放在第一位。怎么读?出声地读,琅琅地读。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上活起来。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千古奔涌的爱国情怀不就是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语文魅力吗?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不就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语文魅力吗?再如:“茅檐低矮,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寻常村居风光也流溢着让人感动的语文魅力;就连“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的民俗节日中也饱含着让人温暖的语文力量。而这种魅力,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朗读中,语速要么缓,要么急,声音要么洪亮,要么低沉,语气要么严厉,要么亲切……这一切元素加在朗读的整个过程之中,语文的魅力,才会光芒四射,爆发出深远的影响力。

语文是生活的浓缩,语文是情感的记录,语文是心灵的历史,生活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心灵和情感的魅力有多么巨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么巨大!

无论古诗还是现代文,它的语文魅力无一不体现在文字的声音和气韵之中,多读之后你就能够产生一种“如闻其声,甚至如见其人”的感觉。感悟它的语言特色,不多读几遍,是学不到其文笔之精华的。

2.小学语文教学还要背诵

背诵是语文教学不可少的功课。说起背诵,它真正的好处是使你熟悉名家名篇的话语,熟悉了他们的话语就能进一步把握他们的性格;把握他们的性格再进一步就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一个从“诵其文”到“知其人”的境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倘若能把他们的话语消化而成为你自己的话语,名家的诗文背多了,如同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漫游,最后,“不分彼此”,你自己的声腔口吻都登上了一个台阶,话语再带动你的思想,胸襟境界也能登上一个台阶。其实背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一个人背了不少书,就等于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神的乐园,闲来无事就可以在这一座精神乐园漫步徜徉,在这里他们有许多知音,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背他们的这些诗文,陌生的是他们随时会发现这些诗文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感悟。

由此看来,背诵,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是啊!古诗文中蕴涵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不可代替的甘泉。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背诵不可忽视,必须从小时候开始,背诵精彩的篇章,做到持之以恒。不仅会构成一生享用不尽的文化财富,而且据科学家研究,人脑,只是不大的部分被使用着,更多的部分实际是在闲置着的。因此,强记硬背,是激活开发脑细胞的再好也没有的手段。

3.指导学生诵读、背诵的根本要诀

首先,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带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何处理朗读中的情感问题,只有老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老师的范读,让学生找到了模仿的目标,天长日久之后,学生也能够逐渐达到老师的朗读水平。而在小学的低中年级阶段,语文老师的带读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一句一句地带读,牵引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自读的阶段。学生在对老师声音、语速、语气等一系列的模仿之中,逐渐培养成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其次,教师要关注重点段落或句子的反复指导。有些段落或句子,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对于这些片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多对学生在朗读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对于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是有极大帮助的。再次,朗读与背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更应该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通过背诵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句子以及精彩片段,必将达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的理想效果。

总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任何创造、创新能力都是以拥有丰厚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丰厚扎实的知识基础是需要记忆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摆脱记忆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素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教学方法赋予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当代教育新理念》,张德伟,北京出版社,2005年。

[2]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何晓芳,北京出版社,2005年。

[3]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唐晓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4] 《课堂教学技术和艺术》,赵伶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注:

收稿日期:2012-12-31

上一篇:寒热魔法记 下一篇: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