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

时间:2022-10-02 08:20:08

论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做到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具有公平竞争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其关键是——课堂教学中的“导”。

教学是导与学的双向活动,需要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设法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课堂,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接受和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政治教师必须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导”。

在课改潮流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导”——值得我深思的课题。

第一,政治教师的“导”。政治教师的指导,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法的要求与表现。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与过程,学生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主体,因此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方法,只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大。

第二,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有机整体,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曾经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教学也一样,政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从无知的此岸到有知的彼岸,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更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无知的此岸到达有知的彼岸的方法 。当然,我们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并不是忽视或忽略教法,实际上好的教法也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示范,好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教法与学法应同步进行,这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

第三,感情投资,激发兴趣。若学生与政治教师感情好,那么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政治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恩生如子,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和他们谈心,讲述人生哲理,帮助解答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比如班主任,由于跟学生接触多,感情交流多,学生学习班主任的所教科目的兴趣就浓。成绩往往比他本人不做班主任所取得的成绩就好。其实任课政治教师只要多投入,同样也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学生自学教材。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最好的,在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政治教师必须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导”课。政治教师“导”课应体现以下五方面指导思想:

1、启发性,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人文性,政治教师指导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与加工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心里全面演变的过程。政治教师应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毕生信念,由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注入教育。使指导过程充溢着人文性的气息。

3、探究性,政治教师指导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有限信息的记忆,而且是促进学生去发展、探索、研究性学习。政治教师指导应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出课堂。

4、实践性,政治教师指导时要注重“体验式”,在“体验式”指导中要求政治教师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用学生的思维来指导学生。

5、结合性,结合性指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现代社会需要全方位素质的人才,政治教师在指导时,不仅指导本学科内容,还要从各学科间进行指导。才可能培育出具有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责任感的、能自主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

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导”课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无压力,乐于接受政治教师的帮助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活动而深入,进而大量地获得成功的。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最终回归我们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总目标。

收稿日期:2013-01-18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的五个“让” 下一篇:教育的魔力在于信任与鼓励